(上海基层党建网)近年来,崇明区堡镇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深度嵌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通过打造乡村振兴坚强队伍,注重示范引领,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不断提升乡风文明风貌,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
强化党建引领,锻造过硬队伍
铸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镇党委牵头组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组学习的必修课。结合崇明区广泛开展的“三走三听”大走访调研活动,领导班子分组认领各村走访任务,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访民情、听民意,共谋乡村发展新思路。通过加强考核工作,深化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效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并作为评选树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形成良好导向。
锻造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干部,选配政治忠诚、能力素质过硬的基层干部,锻造坚强有力的班子队伍。依托“银杏谷”干部论坛,发挥线上线下双轨教育培训的合力,推进“素质工程”“青苗工程”,强化人才支撑。抓好第二批2名市级、2名区级驻村指导员以及10名村联络员教育培训工作,促进驻村指导员为乡村振兴贡献才智。
聚焦产业兴旺,助推城乡联动
以合作社党建为抓手,聚焦农村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业态,培育壮大优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48家,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示范合作社9家、区级示范合作社11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1家。强化就业公共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1次、812人次,组织村级优秀干部培训22人。
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构建规模农业产业集群新格局。加强技术指导,有序推进特色种养殖,完成营房村育秧基地500亩核心区域“两无化”稻米和特色种养示范区建设。依托蔬菜水肥一体化、“稻、虾、鳖”立体种养等生产技术,推动数字农业实用型发展,打造一批蔬菜、水稻、水产、林果高标准、现代化农业基地。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融合经营。积极争取市农科院的科技支撑,引进系列高食味值及特色功能性水稻优质种源,打响堡镇特色功能米品牌。
抓好“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等平台资源,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不断深化城乡党组织联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紧抓精细治理,涵育文明乡风
提升综合治理效能。以崇明区党建“叶脉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构建覆盖镇村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打造一支由网格管理、城管执法、市场监管、综合治理、消防救援等力量共同参与的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联动队伍,实现智能管理。整合镇城运中心与平安办、派出所资源,采用“110”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处置办法,实现社区联动处置。通过将管理区域划分板块,以网格为单位,全覆盖建设97个网格服务点,提供个人事项代办服务,打造网格化乡村治理模式。完成生活困难农户动态调整工作,4188人纳入农村精准帮扶平台。推广人民村“日间照料”为老助餐模式,该团队推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辐射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及村内特殊群体,提供每日6元优惠午餐和晚餐的送餐服务,进一步延伸推出托老、护理、一般照料、陪护等服务项目。对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实行社会化管理,947名老人享受送餐助浴、康复护理等生活照料。
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动党员干部做表率,开展“风行固文明”志愿行动、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发动民间河长投身河道治理,形成支部领头、党员带头的生动局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无死角。全面推进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三个全覆盖,打造具有海岛特色、生态宜居的“沿路风景线”,助力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持续打造美丽乡村新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