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封面评论|那头“化身孤岛”的鲸 还有多少故事无法倾听
发布日期: 2022-04-21 18:25:01 来源: 封面新闻

宋潇

4月20日早上,在渔政船的牵引和护航下,在消防、渔业等部门和专家、志愿者的接力下,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海域搁浅的抹香鲸历经20多个小时成功脱困,回归大海。

此前,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铜瓦门大桥外半边山海域附近,渔民发现有一头目测超过10米的鲸鱼搁浅,象山县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队员随即赶到现场开展救护。

像是一头化身孤岛的鲸,有着最巨大的身影,大海太平太静,多少故事无人倾听......歌词里映照出的美好,在现实中却成为了一场“悲剧”,鲸鱼搁浅,在生态环境领域,是一个牵扯多因素的复杂事件,并非单一原因就能判定。

如今,经过长时间的救助,这头“迷路”的抹香鲸终于回家,但是更应该关注,其实是它回家之后的故事。

比如,目前外界普遍认为是人为因素导致鲸鱼搁浅的说法,存在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探究搁浅问题的深层原因。

专业的问题需要交给专业人士来解决。就鲸鱼搁浅事件而言,它首先是一起“意外”,因为,在以往的搁浅例子中,噪音干扰、海水温度上升、磁场变化等,都会被科学家认为或使鲸搁浅。

而一旦触碰了船只或者人为捕杀,鲸鱼的生存环境也会遭受影响,再加上,如果不是自身身体出现了一些不正常情况,鲸鱼恐怕也不会贸然地向浅海游来。

按照以往的经验表明,一条搁浅的鲸鱼,很有可能在放归大海之后,出现二次乃至多次搁浅的现象,这说明,搁浅和如何更好地救助鲸鱼,其实是一个周期性、世界性的难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营救鲸的过程中,如果想要最终实现搁浅鲸救助存活的可能性,需要同时满足多种条件:第一,鲸本身的身体状态并无陈旧性疾病等健康问题;第二,鲸搁浅位置附近可以有大功率起重工具和救援设备;第三,鲸本身的长度和重量不能太大。

也就是说,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增加搁浅鲸鱼存活的可能性,但也无法完全保证,能够让其平安地回到海里。

具体到救助搁浅鲸鱼的过程来看,以前还出现过探讨是否让其“安乐死”的争议。

例如,有些人认为,如果盲目地组织人力将搁浅鲸送归大海,很有可能会破坏鲸鱼的原生状态,也不利于一些生态环境的维持和平衡,还有观点指出,鲸因搁浅造成衰竭窒息最终死去,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死亡方式,建议实施安乐死。

这类争议的出发点没有问题,无非是人类想要更好地去保护和救助鲸鱼,本着救助及时性的原则,救与不救本就不应该存在疑虑。问题在于,相比单纯地救助鲸鱼将其放归大海,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故事。

它是否能存活,是否还会二次搁浅?它从哪里来,又将去向何处?在追问这些问题的同时,不仅有利于专家学者对回收数据信号的后续研究,更体现出人文关怀触角的延伸。

其实,我们应当从这场救助行动中获得一些启示,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其他生物种群生存空间的挤压,以及如何更好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等等,从这个角度引申开去,一头鲸鱼的迷路,其实也是在给人类“指路”: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妨留给他们一些赖以生活的资源,毕竟,追寻那头“化身孤岛”的鲸,也是在续写人与海洋的故事。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