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环球快资讯:“没想到有人会为粪便驻足”|探访蚂蚁森林京西保护地后的回音
发布日期: 2022-11-24 18:46:23 来源: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注:本文涉及故事基于公众反馈与真实事件汇编,文中人物均以自然名出现。


(相关资料图)

01行前絮语

日照当空,我们在遇见的第一台红外相机前的灌草地席地而坐,为接下来的巡护储备能量。带队的蚊子老师摊开一沓图片,招呼我们来进行第一个游戏——拼凑这片山中人工林内的食物链

大家习惯性地想先确认顶级的掠食动物。然而当我们看向那些庞大身影,却发现只是杂食的野猪与食草的中华斑羚、狍子。再等眼尖的伙伴挑出明星物种褐马鸡,黄鼬竟成了为数不多的中级掠食者。剩下的若干小兽——蒙古兔、刺猬、松鼠与鼠类则都排在底层,看上去挤挤攘攘的。最后我们发现,仅有身型娇小的豹猫作为顶级掠食动物,勉强维持着这片林子的生态平衡。

拼搭食物链现场

这片油松与落叶松混交的人工林,其实是位于北京京西林场的一片保护地。2020年,我们的保护工作有了一大进展——“益心华泰·蚂蚁森林京西公益保护地”上线,不久后线上巡护也开启了,为公众了解北京近郊的自然山林打开了一道大门,近2000万人次通过能量兑换助力生态恢复和保护工作。

为了给关心保护地的伙伴们提供实地探访的机会,这个初秋,我们与贝格尔研学的老师们合作开展了两次自然教育活动,总共带领20位公众走进了京西,在寻找动物痕迹、维护红外相机等工作中体验真实的线下巡护。活动后,参与者伙伴告诉我们,在书本知识之外,巡护带给他们的,是对这片山林更深的理解与连接。因此,我们希望还原一部分让参与者印象深刻的片段,分享给更多期盼着光临京西的伙伴。

02当我们睁开双眼

“在野外见到兽类是很难的,”蚊子老师走在最前头,一边在野蛮生长的灌丛中开路一边科普道,“它们不仅生性警惕而且大部分在晨昏或夜间活动,白天老远听到我们动静,估计都在隐蔽的地方窝着呢。”正说着,他突然移步至坡道边的草丛。“嘿!这是什么?”众人围了上去,只见草下躺着几节形态奇特的“神秘圆柱体”。

“是便便!”从事翻译工作的水兔和大家一起蹲下,开始学着蚊子老师用手掌测量它们的大小。这些圆柱体不大,每节只有5-6厘米,直径不到一毛硬币,通体灰黑,那必然不是我们智人的“代谢产物”!水兔从前进山徒步时总是以锻炼为主,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为路边的动物粪便驻足。

完整的豹猫便便

在野外,从粪便的形状可以判断排便动物的大类:球形一般是兔形目,椭球/扁球形则一般是偶蹄目或啮齿目,而圆柱状则是食肉目的特征。但大家见便便外部夹杂着茅草,不免心生疑惑。蚊子老师在一旁提示可以拆解它,水兔自告奋勇地用纸巾将粪便一分为二(提示:野外不要直接触碰动物粪便或其他痕迹)。横截面上裸露出杂乱的动物毛发,还有几根显眼的鸟类羽轴,彻底暴露了粪便主人的饮食偏好。在京西保护地能灵活捕鸟的食肉动物还能有谁?大家站在这条不起眼的兽道上,头顶传来黑头鳾的鸣叫,眼前仿佛一只饥饿的豹猫已然就位。

豹猫便便拆解

山林里植物茂盛、土地坑洼,没有栈道或台阶,但大家依旧兴奋地四散开,寻觅着动物们的痕迹,沉浸在与它们的时空交汇中。这一路下来,我们共发现了4种粪便(豹猫、野猪、狗獾、蒙古兔)、4处狗獾洞穴(共10余个洞口)、6道被野猪拱翻的土印、若干不同动物刨的坑……

在一片不到足球场大的背阴坡上,狗獾们占据了中心位置,筑起四通八达的地下城堡,还不忘专门留出厕所,同城堡一起世代相传;野猪更喜欢在坡地边缘做“伸展运动”,它们将身上的泥土夹带的蜱虫跳蚤悉数蹭还给大地,等浑身舒坦后,它们就近翻拱草皮或者捣开树底的蚂蚁巢穴吃一顿免费自助;靠近山脊的平坦处,狍子、雉鸡也争相开辟自己的小食堂,在土中翻找植物的嫩芽、种子或者昆虫;它们巧妙错开了彼此,过着互不打扰的生活。而豹猫暂时没有惊扰这里,只是在巡山得意时偷偷留下标记。

各类动物痕迹(獾类洞穴;野猪便便;野猪刨坑)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各类动物痕迹(野猪蹭地;空了的蚂蚁窝;野猪捣的树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即使周围有这么多东西,我却从来没看见过。今天感觉自己像是睁开了眼睛,周围的世界变成了另一种样子,”水兔感慨道,“而且竟然有人出门爬山会停下来识别脚印和粑粑!”其实巡护并不一定要直接观测到野生动物的活动,它们带不走的点点痕迹,已在透露自己的喜好与近况,帮助我们确认它们及栖息地的健康。当脑海中浮现的不再只有外表特征,还有立体的生活画面,我们方能在这瞬息万变的山林中更加窥见它们的全貌。

03遥远的守候

在京西,九台红外相机在四季更迭中替我们注视着保护地,有的已独自运作了近三个年头。“谁看见附近的相机啦?”快要抵达林中旧屋时,蚊子老师抛出一个小挑战。队尾垫后的木头老师早已瞄见目标,在一旁微笑不语。深绿外壳的红外相机擅长躲猫猫,而且为防止被破坏,保护工作者不会留下明显的标识,所以维护相机的第一步往往是:找相机(即使有gps仪器和位点,也不一定好找)。

大青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以前对红外相机工作的了解,停留在陪孩子们看的动物世界频道中,它们总以特写的方式出现,看起来十分暴露。不过眼下,大青同其他伙伴目之所及除了一成不变的油松就是挡在脚下的灌草,哪儿来的相机?大家不禁怀疑这是错误情报,蚊子老师赶忙提示:“为了避免误触或逆光拍不清动物,相机一般背阴安装!”一行人这才齐刷刷向阳看去,原来被绑在树干的相机就在不到几米处,藏在阴影里,注视大家已久。

这是一台架在兽道交汇处的相机。连少见的中华斑羚还有褐马鸡,最近都走过了你们身后的小径,”蚊子老师边展示如何更换它的存储卡,边透露着更多红外相机的情报,“一会儿我们给新相机也安个家。”听到此处,除了大青,暖通空调工程师鼠兔也双眼放光,他业余时关注着北京野生动物保护,这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时刻。

红外相机特写照

众人围观相机

山林里宽窄不一的小路,是哺乳动物们踩出的巡游路线,大家沿着最中心的一条前进,渐渐走入了一张隐蔽的路网。“咱们把相机架在哪儿呢?”蚊子老师确实很喜欢小挑战,但鼠兔早有预判,结合之前的关键情报,迅速锁定了两条使用频繁的兽道,还有一颗面朝交汇处背阴的松树,一气呵成。结合蚊子老师的进阶情报,鼠兔匍匐在兽道上假装狍子、狗獾路过,测试拍摄距离与镜头角度;大青和其他人合力踩倒相机前摇曳的高草们,清理出一片静止的画框;一时间,这台红外相机被人团团围住,而这一幕被定格在了这张照片里:

众人合力架设相机

“今天很幸运地布设了一台红外相机,”回家后,大青还是对安装相机印象最深刻,她将用心记下的布设相机关键点分享给了孩子们,“先分辨寻找常用的兽道,然后最好对着兽道的交叉路口,选择背阴的方向,可以用木棍调整相机的高度和角度。最后清理拍摄范围内的较高的植被,避免风吹时它们抢镜。”对于大青来说,巡护中这些实践带给她的,不仅是与孩子们的一次交流,还是“今后可以更有目的性和知识性地带着他们在山林中行走。”

工程师鼠兔回归城市工作已一月有余,但他仍对那天的几台红外相机魂牵梦绕:“那个洞拍到动物进出了吗?”“一直在惦记是什么动物在京西刨洞。”鼠兔、大青与其余伙伴安装的几台试验用的红外相机在一个月后被收回。那天晚上,几段红外视频重新唤醒了沉寂的活动群——在兽道交汇处,豹猫留下了便便的背影、一对狍子前后相继分享同一处枝叶。虽然时至今日我们还不清楚,那个洞口是否真的有狗獾进出,但当我们架起红外相机,也架起了一条条无形的通道;本无头绪的关切终于传至远方,而远方也传来一声声回响。

红外截图-豹猫如厕、狍子吃草、北松鼠藏果子

04保护与破坏的距离

巡护时,大家最不愿见到盗猎行为。但在山坡上,我们还是发现了一处旧兽套。在队末的园林设计师拂晓听到前方的消息,心揪了起来。她快步追上大部队,却一时间找不到这个“罪魁祸首”。

一根极细的银色铁丝绕在树干上,弯出一个环悬置于半空,横在小径中央。“这个就是兽套?”拂晓有点不敢相信,忍不住跟蚊子老师再三确认,“它为什么可以困住一只兽?”铁丝圈看起来简单,但可以滑动的扣环会随着挣扎而收紧,再有力量的动物也无法挣脱。好在一番查看后,我们发现铁丝与树干周围没有挣扎留下的毛发等痕迹,这里未曾带走无辜的动物,大家稍稍松了口气。兽套虽然已被大家迅速剪断拆下,可它在拂晓脑海中仍挥之不去:“我才发现,做保护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为了维护几台红外相机,这一路跋涉非常之辛苦,但破坏生态又特别的容易,捕兽的东西甚至都没有任何成本,一根铁丝弯一弯就可能损害不止一只动物的生命。

直面人为威胁的存在,让行进的队伍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但不一会儿大家还是振作了起来,因为一处干涸的人工水源地还在前方等待着。由于这一带早年京西煤矿的开采影响了地下水资源,我们在保护地内特意挖出水坑支持着一些动物熬过旱期

点击回顾水坑的前世今生

)。到了坑边,十几个人抱着五花八门的容器站成一圈。随着蚊子老师的“三、二、一!倒!”,我们像是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将生命之源撒入面前这一个小小水坑。只见坑内氤氲起带着尘土的水气,藏身于枯叶和浅土层的小虫在水花飞溅中跃起。从事自然教育行业的青芒站在我身侧,这是她实地保护的第一次尝试。她用枯树枝在坑沿搭建了饮水通道,接着出神地望着盈满的水,似乎已看见日后水边飞鸟走兽们欢腾的样子。

神秘的倒水仪式

为小型动物搭上饮水歇脚处

“这水量坚持两三天总没问题吧?”对于这样保守的推测,大家纷纷点头认可。说着,有人发现不对劲——方才浸没的石块又冒出了头。五分钟后,坑里剩下的只有一些残喘的水泡。“在那一瞬间”青芒后来回忆,“其实能够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我们可能要付出很多很多倍的努力,才能够把对大自然的破坏做一点点的修复。”其实,在水坑的升级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之前为动物们打造的水坑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仅用周边石块固定的防渗膜难以经受稀客野猪的无情铁掌(我们后来在红外相机数据中确认了它的光顾)。

05此行未完

在远方,目光温暖而坚定地关注着京西保护地的,是翻译工作者、暖通工程师、园林设计师、自然教育老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公众伙伴。当走进京西,我们未曾与野兽在林中相遇,未经历过巡护中的狂风、暴雪或毒虫,也不曾接近复杂的冲突、危险与孤独。短暂的一日巡护,让我们得以体会到保护工作中严酷与艰辛的一面,也得以窥见京西保护地中可贵生机的一隅

翻译员水兔在上下班路上开始关注沿路绿地中的动物痕迹;飞行器设计师火龙果为京西提出云端红外数据存取的建议;研读教育学的桃子准备将生态保护案例结合进自己的研究;也许这些瞬间,也在诉说着那天,我们走进京西保护地的意义。

小伙伴们的背影

*文中参与者感言来自大家活动后的口头反馈和填写的反馈问卷,感谢小伙伴们对京西保护地的支持!

撰文/张宸瑜

排版/赵博雅

*本文来自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引用。

作者介绍:

张宸瑜

城市生物多样性恢复团队研修生。喜观察,善躲藏,常见于城市、校园、人群内的各种不知名角落;一个还要继续摸索但确定离不开自然的初级摄影爱好者。

项目介绍:

京西保护地

京西保护地位于北京郊区,是在华泰证券和蚂蚁森林共同支持下,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及北京市京西林场共同执行的保护项目,项目还获得COP15执委办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支持。该项目致力于保护褐马鸡等物种和华北森林生态系统,感谢1900万蚂蚁森林网友的参与。

关于京西林场,你还可以了解:

关键词: 蚂蚁森林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