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头条焦点:做好药品供应和监管让群众安心
发布日期: 2022-12-08 21:34:41 来源: 长安观察


(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晁星

近段时间,“要不要备药、备什么药”成为热门话题,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以及抗原检测用品的需求量显著上升。对此,本市疫情防控“新十条”中明确强调:药监部门要指导药店加大药品储备投放,及时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可为发热等11类症状患者提供开药服务。

疫情防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抗疫经验不断丰富和对病毒变化的认知愈发科学,“阳了不必慌”已渐成社会共识。绝大部分人吃些常规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即可顺利痊愈,为此,许多家庭未雨绸缪、备资应对。从这个角度讲,相关药品、防护用品不仅是重要的防疫物资,更是千家万户的“情绪稳定器”。所谓“有备无患”,最大限度保障好民众阶段性需求,能够很好缓解焦虑情绪,让大家安心,更能提升社会信心。

从现实来看,稳定市场,首要是打击投机。在短时需求爆发影响下,供需不平衡在所难免,但一时的供不应求绝非恶意涨价借口。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于情不合、于法不容。抗疫进程中,已有不少企业因此被重罚。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已发出警示,表示将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价格执法检查。这是对法律法规、市场准则的重申,也是对那些想要投机取巧、趁机捞一把者的严正告诫。

当然,缓解旺盛需求,根本上还得在供给端发力。此前,北京已建立了12大类生活必需品、108种商品的监测制度,以保障疫情之下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现今阶段,也有必要因时制宜、更新“清单”,组织市场力量多方参与,充分挖掘潜力,提升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效能。日前,市药监局表示,本市每日投放市场“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共40万盒左右,消费者需求近期都可以得到满足,无须盲目“囤药”。说到底,政策在调整,相关配套举措同步跟上,政策落地效果就能更好。

于广大民众而言,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增强是好事,同时也要保持科学理性,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适当备药,不可听信网上不靠谱的“药方”,也没有必要多囤抢囤,稀里糊涂做了物价上涨、物资短缺的推手。总之,多方相向而行、协同发力,市场供应一定能保持平稳有序。

关键词: 疫情防控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