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每日快播:持续12天 近300个展项将亮相2023年北京科技周
发布日期: 2023-05-20 19:51:55 来源: 半两财经

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主办的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于5月20日—31日在全国各地展开。本届科技活动周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5月20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在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举行,观众可采取线上免费预约方式入场。

现场

太空种子种出的苦瓜苦味更淡


(相关资料图)

北京科技周首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字展厅、元宇宙、人工智能、流动科技馆、移动消防体验站等多个展区围满了前来体验的家长和孩子们。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航天育种助力乡村振兴展区,摆放着辣椒、西红柿、苦瓜、南瓜等蔬果,引发不少人围观和品尝。据参展企业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新优农作物品种,其中蔬菜产品目前已在北京、河北、陕西、云南等多个省区进行示范种植及产业化推广。结合当地需要,将航天新品种、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种植模式推广到农村地区,对当地农民进行理论培训,技术指导,实现增产增收,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受到种植户和经销商的认可。“目前公司培育的番茄,辣椒,西瓜,甜瓜在市场上均能买得到。与传统的蔬果对比起来,太空培育的种子种出来的番茄更有番茄味道,苦瓜的苦味更淡,口感更脆;而观赏南瓜主要是外形有区别,挂果期增长,可以挂果3个月左右;太空芦竹,主要是产量和抗寒性增强。”

而现场有一支试管里装着的几株月季花,但比传统的月季花个头和植株更小巧,据了解,这个试管花卉选用的是神舟四号搭载选育而成的月季新品种,花朵颜色艳丽,株型矮小,株高20-30cm,花蕾多,可连续开花,家庭小盆栽的首选。工作人员介绍,航天育种是指将种子带到太空,借助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因素(宇宙射线和微重力等),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航天育种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了变异率、缩短了育种周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制出优良的种质资源。就像神舟十号飞船搭载后地面选育而成的太空芦竹,工业性能突出,每公斤燃烧值为3500--4100大卡,纤维含量为60%--70%,粗蛋白含量为10.3%。可用于燃烧、发电、造纸、纤维板工业、化学工业、饲料业以及草制品的生产。

VR消防体验站沉浸式灭火

而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展区中,VR消防体验站也有着超高人气,设备前一直挤满了体验的小朋友。他们选择高层建筑、学校、高大空间厂房等不同的沉浸式场景,然后根据提示拿起相应的灭火器对着屏幕进行灭火。据了解,这个消防体验站是由55寸高清显示屏、控制主机、模拟灭火控制台 、HTC VIVE CE 智能VR眼镜等设备构成的,将VR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像开发建模技术、体感互动和消防安全培训融合在一起,其中包含VR逃生体验系统和模拟灭火体验系统。体验者通过火灾处置及疏散逃生技能的互动学习, 直观了解消防安全知识,提高消防安全宣传与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据北京消防协会会长孙富介绍,今年是第二次设置消防安全类展区,展项更偏向民用设备和用电安全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比如,安全用电智慧保护系统实现了传统技防“事后报警补救”向新型技防“事前预警阻断” 的根本性转变,目前已经在医疗、教育、康养、文博、金融,以及工矿企业、政府机关、军警系统等众多行业和领域成功应用。脉冲气压喷雾水枪可搭载多种灭火介质,如水、泡沫灭火剂、全氟己酮、干粉灭火剂、沙子、灭火弹等,具有喷射距离远,灭火效率高的特点,广泛适用于森林、厂房、仓库、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社区、街道、机场、车站、船舶等场所,可在火灾发生初期,迅速赶到现场,抑制和扑灭火灾。

此外,北青报记者在现场还看到灭火机器人和无人机设备。据介绍,因为消防行业一直属高危行业,灾难现场时常出现燃烧、爆炸、坍塌等情况,甚至伴随化危品及放射物质泄漏。在该情况下,消防四足机器人可代替消防人员进入易燃易爆、有毒缺氧、浓烟等危险事故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反馈,指挥人员可根据其反馈结果,及时对灾情作出科学判断。据参展的优选空天科工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壮”无人机,在应急领域可实现应急救援、物资抛投、高空灭火、应急通讯等多种场景的应用。

亮点

北京科技周活动共展出近300个展项

据了解,2023年(第29届)北京科技周活动将持续12天,在历届活动中时间最长。今年北京科技周活动分为室内主场以及室外分会场两部分,主场活动设在城市副中心绿心活力汇,以展示科技创新成就为主。分会场活动设在城市副中心绿心森林公园,以展示科普创新成果为主。科技周活动共展出近300个展项,面积超过12000平米,其中室内主题展区2000平米,户外互动展区超过1万平米,观众可采取线上免费预约方式入场。

其中,以“北京新征程”为主线的科技周主场活动,从“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三个维度,以“征途”的道路形式呈现。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方面重大突破,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芯片、量子、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智能装备、机器人、新材料、元宇宙以及新能源及储能10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86项。同时,还将围绕抽象物理、消防安全、低碳生活、检验检测等领域展示联合参展单位的39项科技创新成果。

以“遇见2023 和谐共生”为主线的科技周分会场活动,突出展示科普创新成果,通过“遇见科学”“遇见生活”“遇见阅读”“扩展活动”等板块设置,为参观者提供互动性强、体验性好、趣味性浓的科普体验。分会场共有101个展项,包括“遇见科学”板块91个展项,“遇见生活”板块10个展项。“遇见阅读”板块还有12家出版社提供的700套精品科普图书可供大家阅读。同时,还将围绕动植物、自然常识、航空航天等领域展示联合参展单位的33项科技创新成果。

此外,北京科技周还设立了“云上”科技周,包括活动日历、精彩展项、新闻中心、精彩视频等栏目,在云展厅对参展项目实行数字化展示,让更多的公众可以足不出户了解科学知识。

活动

科普活动多样还可近距离与科学家互动

据介绍,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硕果累累,北京形成了“一计划、两规划”的顶层设计,绘制了“五子”之首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目前北京全市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翻了一番多、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翻了两番多、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三番、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翻了一番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翻了三番多。

作为集中展示全市科技创新成就、科普创新成果的盛大活动,北京科技周已成为公众了解、体验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窗口。今年的北京科技周将用科技手段打造生活化场景体验,使观众能沉浸其中参与互动。科技周活动期间还覆盖5月30日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公众可以近距离与科学家、科普工作者互动,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

今年,全市“16+1”区同期举办各区科技周活动。北京市科普联席会成员单位、科普基地将举办行业特色活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科技园区、企业、公园、科普机构等将免费向公众开放;北京市科协、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通州区政府、北京市科研院、海关总署-海科中心展区也将在科技周上亮相。

北京科技周期间,除展览展示之外,还有大赛、科普讲座、实景演练、交流会、专题论坛、技能培训、项目路演等多种形式的特色科普活动,包括“智前沿,主未来”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会、2023年北京市科普讲解大赛决赛、试验技术专业技术计算工具使用演示交流会、绿色建筑技术专题论坛、科普工作能力提升培训、老科学家演讲团、环境产业智能产品交流会、科学剧“嘻游记”、2023年北京市科学实验展演大赛决赛、医学概念验证与成果转化研讨会暨概念验证项目路演等,分会场设有儿童健康科普剧串烧,120急救科普大课堂、科学之夜、化学表演秀、玩转汽车科普秀、二十四节气等,面向家庭提供寓教于乐的实用科普知识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