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2021年服贸会将开幕 论坛聚焦数字化和低碳化
发布日期: 2021-08-28 20:45:24 来源: 国际商报

即将于9月2日开幕的2021年服贸会,国际范儿十足。截至目前,已有108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165家境外及驻华机构,以及26家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参会,其中,21家国际组织将举办展览展示或国际论坛活动。

今年第二次参展的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UNIDO ITPO Beijing)就是其中之一。本届服贸会上,其将在国家会议中心设立展台并举办“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与零碳化”论坛。

作为联合国工发组织负责投资与技术促进的项目机构,自1990年成立以来,通过全球论坛、能力建设、投资与技术对接、研究咨询、平台网络等,在中国开展三个维度的投资与技术促进工作:即“引进来”“走出去”和国内新旧动能转换与区域产业梯度转移。

2020年,ITPO Beijing在中国东南西北创新设立了四个区域协同中心,分别位于济南、厦门、成都和郑州,参与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推动国内外的双向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动,并帮助园区和企业寻找、识别、把握和创造投资与技术转移机会。

展览展示尽显“智慧”特色

本届服贸会,ITPO Beijing的展台设在国家会议中心一层E2-10展位,展位面积约80平米。除介绍ITPO Beijing外,最大亮点就是:众多第四次工业革命新型实用技术将闪亮登场。

据ITPO Beijing主任武雅斌介绍,第四次工业革命范畴很大,可将其归纳为智慧生产制造、智慧农业与食品、智慧能源和智慧循环经济四大领域。本届服贸会,这些领域的最新技术产品和方案将给观众带来一场“智慧”盛宴。

智慧医疗领域将展示室内实时动态空气与物体表面消毒技术方案,该技术实现了无毒无害,对新冠病毒的灭活率高达99.99%,在工发组织去年“创新思维与技术应对COVID-19”全球倡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智慧循环经济领域,将展示美国盖茨基金会与中国企业合作开发的污泥处理方案,采用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生物质处理工艺,解决废物处理链条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实现。还有来自拉脱维亚的“国宝”天然矿物漆,具有绿色环保、防火阻燃、防潮耐油污、99%抗菌抗冻、涂刷省时省力等优势,大兴机场航站楼10万平米核心区域就是采用的该漆。

智慧农业与食品领域,将展示来自日本的超高速结冻保鲜技术。目前世界仅此一家,这条活鱼6分钟完全冰冻,但经过16分钟的自然解冻就会复活。还有V40农业无人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累计为农户减少农药使用超过4.5万吨,节水1500余万吨,减少农业生产碳排放76万吨,荣登联合国“十大数字农业与人工智能应用案例”。此外,水污染预警溯源服务可对大气污染、黑臭水体、台风、森林火点、农作物等进行监测。

智慧能源领域,数字化和智慧油气田技术已与中国地调局共同完成了五千多米岩心数字化试点工作,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同编写岩心数字化国家标准。基于摩擦纳米发电的人体机械能采集织物发电技术,人手臂摆动能产生约60W的能量,打字能产生约6.9-19mW的能量,跑步能产生约67W的能量。

论坛聚焦数字化、低碳化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先进数字化制造技术(ADP)及创新商业模式,对于经济从疫情中复苏、推动全球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和实现包容与可持续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倡议成立“第四次工业革命产业联盟”,并由ITPO Beijing与工发组织政策伙伴、行业伙伴、商业伙伴和知识伙伴于上海发布《联合声明》。

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数字化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2020年9月,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举世瞩目。

武雅斌表示,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数字化。数字化可以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提供创新方案和技术支撑,同时,数字经济部门自身也具有优化自身能源使用结构的巨大潜力,对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智慧能源”体系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ITPO Beijing在2021年服贸会上联合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财新传媒共同举办“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赋能产业数字化与零碳化”论坛。

据介绍,该论坛将聚焦“数字化助力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和“智慧能源促进零碳化与可持续发展”两大主题,邀请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内外数字化与智慧能源领域领军企业及智库专家学者等利益相关方展开深入讨论。

“希望通过集体行动,搭建数字化和零碳化的最佳实践场景和知识共享平台,为早日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203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武雅斌透露,论坛期间,ITPO Beijing还将携手企业共同发起倡议,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记者 孟 妮)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