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这一天,广州不少新人感受到了婚俗改革带来的结婚新体验。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了解到,2021年4月,广州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区,如今已步入改革中期。目前,广州持续积极推进婚俗改革,荔湾、黄埔和花都区婚姻登记处升级改造和搬迁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广州将建设多维度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在全市11个区创建“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驿站。
婚登处成婚俗改革起点
“婚姻登记处不再只提供单一的‘领证’服务,婚俗改革也从这里开始。”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广州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新建、改建、扩建“一区一特色”的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其中九个婚姻登记处面积超1000平方米,开展包括“婚俗文化展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等一系列婚姻服务活动。
“荔湾、黄埔和花都区婚姻登记处也将迎来新地方。”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升级改造和搬迁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其中,花都区婚姻登记处新址选取花都湖岭南园,将设立主题特色婚姻颁证厅,开展各类公益集体婚礼和婚庆旅游活动,推出婚庆产品和服务等。
婚前辅导成“必修课”
广州的大多数婚姻登记处都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结婚前需要思考是否做好了准备转变身份,和另一半相伴相依,婚前辅导正是婚姻的必修课。目前,广州统筹19个成员单位建设多维度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平台,在全市11个区创建“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驿站。
社会专业力量加入是强化辅导服务的重要途径,记者了解到,各区通过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如海珠区“为爱绽放·共享幸福”项目等。此外,市中院也成立“少年家事诉调中心”,推动开展涉婚姻家庭案件当事人的法治、心理等辅导服务;市司法局设立婚姻家庭人民调解组织,团市委推出“炼爱学堂”婚恋课程,市妇联推出“舒心驿站”项目,积极排查化解婚恋和家庭矛盾纠纷。
如今,全广州市11个专业团队,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队伍50多人,婚姻志愿服务队伍300多人,以及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专家库,一共举行线上线下活动100多场次,服务1.2万多人次,6.5万多人次受益。(记者符畅、通讯员李国全)

-
1老摄影技术的“复兴”:拉伸一张胶片就能看到上面隐藏的信息
-
2科学家利用DNA精确修改碳纳米管晶格,克服室温超导体研制障碍
-
3人类头盖骨的物理变化可能由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所致
-
4为提升后代潜水能力 韦德尔氏海豹会把肝中的铁转移至乳汁中
-
5突破性实验:人类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合成的小鼠胚胎
-
6研究表明:细胞核中的着丝粒结构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作用
-
7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增加
-
8俄科学家提出新方法 提高高温气冷核反应堆安全性
-
9研究发现:使用某些药物的患者,非致命高温相关心脏病风险或上升
-
10苏格兰研究团队开发出先进压力传感器技术 有助于改进机器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