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10月29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重污染天数的比例降到1%以内。
吴险峰表示,目前大气污染治理还面临几个难点,一是PM2.5浓度仍然处在高位,离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二是一些重污染天气还是会经常出现,特别是在秋冬季,在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不光对大家的感官不好,更重要的是对老百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三是一些地区,特别是重点地区臭氧浓度在夏季还有缓慢升高的趋势。还没有彻底解决PM2.5问题,没有解决重污染天气的问题,臭氧的问题现在又上来了。这也充分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我们现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关要求,编制第三轮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吴险峰介绍,这是继2013年的“大气十条”,2018年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的第三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重点打好三个标志性的战役。
第一是全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歼灭战。切切实实解决老百姓的心头之患。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重污染天数的比例降到1%以内。主要的措施还是要坚持标本兼治,除了结构性的产业、能源、运输、用地等调整优化,还有治标措施。生态环境部会结合空气质量预报,及时启动一些重污染应急联防联控的措施,坚定不移削减污染物排放。可控的措施就是减少排放,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怎么样更低的减少排放,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重污染天气。
第二是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臭氧形成的主要前体物是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所以“十四五”把这两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来进行管控,下大力气减排这两项前体物。把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减下来,臭氧问题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第三是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柴油车污染排放不光影响PM2.5的形成,也影响臭氧的形成,不光在秋冬季,也在春夏季,可以说一年四季机动车的排放始终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固定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机动车的管理还存在很多短板。希望通过这次标志性的战役,围绕着车、油、路统筹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车方面要推广新能源车和电动车;油的管理也非常重要,重点会关注黑加油站、非标油,形成部门联动的机制来进行打击。此外,还要关注路的调整、运输结构的调整,要把更多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转向铁路、转向水路,还要转向新能源车、转向管廊等清洁运输。通过油、路、车统筹治理,深入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排放量降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