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政协双周会建议大力补齐涉外法治人才短板 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
发布日期: 2021-11-02 16:40:34 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讯 日前,全国政协第5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进行协商座谈。委员们建议,要着力加强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涉外执法司法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健全人才培训、引进、使用、管理体制,消除执法司法部门、高等院校、法律服务行业人才交流障碍。

10月2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是委员们的共同关注点之一。总体上看,我国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数量不足、经验不够、影响不大等问题。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认为,要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大对涉外执法司法人才的培养、使用、储备力度。借鉴世界各国引进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好的做法,在引进海外高端法治人才方面作一些探索和突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建议,要加强基层执法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的政策解读和培训,推进执法公正,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小语种、法律、经贸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制约着涉东南亚国家执法司法效能的提升。”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高峰建议,要加大对涉外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面向南亚东南亚并在业务领域、服务能力方面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室主任刘显忠认为,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归根结底是司法人员能力问题。从长远看,要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布局,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涉外执法司法专门人才培养计划。从短期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急用人才的短期速成培训,重点是利用好现有资源培养能够马上适应岗位需要的实用人才。

刘显忠建议,一方面,可以从执法司法人员中选拔一批优秀同志,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短期培训,短平快培养实践需要的各个方向的人才。另一方面,还应用好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和资源,通过现有合作渠道,创造更多涉外执法司法人员对外交流和境外学习实践的机会。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回应委员们意见建议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要健全涉外司法人才培养、选拔、引进、使用、管理机制,研究制定涉外审判精英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在全国法院系统内分期分批开展涉外审判精英人才选拔工作。

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表示,人才短缺是当前影响、制约涉外执法司法质效提升的因素之一,必须下大力气补齐这块短板。近年来,司法部会同相关部门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加大涉外律师等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司法部将和相关部门一道,持续增加人才供给,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卢佳静)

推荐阅读: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围绕“提高涉外执法司法质效”协商议政 汪洋主持

关键词: 法治 政协 补齐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