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北京7万余名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上岗,让桶前值守敢管善管会管
发布日期: 2021-11-02 19:42:34 来源: 北京日报

为持续深入做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11月2日,市城市管理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管执法局分别通报了10月以来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区已设立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7万余名,到今年年底,本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将达到1600个。

据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0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运量22409吨,与2020年日均清运量相比上升1.9%。其中,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为3898吨,分出率为19.25%;其他垃圾16349吨/日;餐饮服务单位厨余垃圾2161吨/日。统计可回收物回收量6383吨/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5%。居民自主分类投放准确率为83.35%,区域间、小区间不均衡问题在一定范围存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0月以来,生活垃圾分类被列入物业管理日常检查项目。围绕宣传培训、桶站标识、桶站整洁等内容,市、区物业管理部门加大检查力度,累计检查物业项目9500余项次,通知整改2000余次。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工作持续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问题诉求量已经由1月份的187件/日,下降至10月份的46件/日,整体呈下降趋势。

同时,各社区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入户指导,坚持桶前值守,推进垃圾分类指导员成为普法宣传监督员,让桶前值守人员更有底气,解决不敢管、不善管、不会管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各区已设立普法监督员共7万余名。

此外,北京实施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已经一月有余,截至目前,已确定非居民厨余垃圾运输单位89家,完成备案的运输车辆768台。据各区统计,非居民厨余垃圾产生单位已完成排放登记39184家,审核通过并接入市级系统的36963家,排放登记接入率达到85%,已完成新合同签订的非居民单位10601家。相关工作各区正在加快推进。

下一步,本市将把垃圾分类纳入基层治理范畴,发挥社区议事会商机制作用,搭建居民与物业企业的沟通平台,引导和推动小区居民凝聚共识,养成自主分类习惯。本市还将对现有示范小区(村)进行分析评估,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扩大示范覆盖面,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年底前完成1600个创建任务。同时,推进示范商务楼宇创建,计划年底前创建200个,指导城六区每区至少创建完成一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商业街区。

关键词: 监督员 北京 垃圾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