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快速阻断传播链,需精准施策防止“误伤”
发布日期: 2021-11-03 09:10:42 来源: 北京日报

近日,部分市民反映被限制进京管控措施“误伤”,影响了行程安排。11月2日,在北京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关方面对由此给市民群众造成的不便和影响深表歉意,并建议市民可以多通过线上渠道了解或反映问题。收到申诉信息后,有关部门会立即启动申诉复核机制,逐人开展数据核查核验。存在异常情况的,将于48小时内向申诉人反馈结果。

毫不避讳群众的反映投诉,直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真心诚意向被误伤者致歉,及时迅速地解决问题,发布会上的道歉展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自然赢得网友的一致好评。一声有温度的道歉,澄清了诸多有关进(返)京政策的猜疑,也必将赢得更多的信任,凝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

疫情防控是遭遇战、阻击战,病毒狡猾、形势严峻、技术复杂,各项应对举措都必须第一时间实施,相关人员虽考虑到方方面面,也难免挂一漏万。部分市民被限制进京管控措施“误伤”,就是由于于人机不符、数据误差等原因导致,而这些问题也只有在防控实践中才得以显现出来。据介绍,在收到市民被误伤的申诉信息后,有关部门会立即启动申诉复核机制,逐人开展数据核查核验。经核验确无异常的,会及时调整赋码状态、解除进京购票限制;存在异常情况的,将于48小时内向申诉人反馈结果。

为误伤道歉有温度,防硬伤仍要有力度。所谓的硬伤就是疫情防控环节上出了漏洞,对防控政策的执行偏软偏松,轻则埋下巨大的隐患,重则导致疫情的蔓延。所以,需要对北京健康宝赋码及时优化改进,但不能由此质疑进京管控措施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切实解决被“误伤”的问题,既是为市民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也是为防控构筑更加精准稳固的防线。

首都疫情防控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当前国内多地相继发生疫情,北京的防控压力进一步增大。发布会上通报本市新增一起家庭聚集性疫情,新增4例确诊病例,轨迹涉4区两校,疫情防控形势之严峻复杂,可见一斑。所以,从严从紧的防控基调不能变,限制进京的管控力度不能松。每个人都不希望出现“误伤”的情况,相关部门也要尽最大可能避免“误伤”,但毕竟这样的“误伤”还容易发现,还可以从技术上快速纠正。所有人更不希望出现的,则是可能要付出高昂代价的“硬伤”。扫码测温是不是走过场,戴口罩是不是规范,公共场所还有没有防疫漏洞,这样的“硬伤”要一个个排除,无论是疾控部门,还是社区工作者,防硬伤必须要有力度。

此外,在相关部门持续优化进京管控措施,提升管控精准度,畅通“误伤”人员救济渠道,更好保障首都安全和市民出行便利的同时,市民要响应号召,坚持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尤其不前往新增感染者及中高风险地区。打赢这场阻击战,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和力量。

关键词: 精准 快速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