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1人获最高科学技术奖!2项一等奖!清华15项成果获奖
发布日期: 2021-11-03 16:42:04 来源: 北京日报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

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共有15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国家科技三大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截至2020年度,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60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8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5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2项

清华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第一完成人

所在单位获奖项目一览(通用项目)

(部分获奖个人及项目介绍)

0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

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工程

主要完成人:李俊华、郝吉明、叶恒棣、彭悦、朱彤、陈贵福、赵谦、岑超平、姚群、宋蔷、张志刚、马永亮、魏进超、李海波、陈建军

主要完成单位:清华大学、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中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该项目围绕我国钢铁、建材等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减排难题,发明了双功能催化剂、碳基多功能材料及覆膜梯度滤料等核心材料,研制了脱硫除尘及低温多污染物吸附再生关键装备,开发了系列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先进工艺,工程运行结果满足了全球最严格的超低排放。成果已在钢铁烧结、水泥、玻璃等行业进行工程示范及推广应用,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23个国家,引领了工业烟气深度治理技术与产业进步,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02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河流动力学及江河工程泥沙调控新机制

淤积条件下生物膜与床面泥沙作用关系

主要完成人:方红卫、何国建、王光谦、吴保生、黄磊

主要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项目介绍:大型水利工程导致的水沙变异破坏了河流原有的相对平衡状态,加剧了河流的不稳定性,对河流生态和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带来了非恒定泥沙输移、河床演变滞后、水质变化和微生物生长影响泥沙运动等系列基础性难题。项目组相继提出了非恒定河流动力学理论、河流动力学非平衡滞后响应理论、生物膜泥沙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河流生态安全协同水利工程安全的江河工程泥沙调控新机制,为河流的科学综合管理打下基础。

0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复杂受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础理论及高性能结构体系关键技术

岳阳洞庭湖大桥工程施工现场

主要完成人:樊健生、聂鑫、范重、杨悦、张良平、许立言、张莉莉、丁然、刘宇飞、陶慕轩

主要完成单位: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介绍:该项目属于土木建筑领域。项目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分析设计方法、构件性能提升和体系创新等方面的三大关键难题,建立了组合结构基础分析方法及精准计算模型,研发了多种新型高性能组合构件并提出精细设计方法,构建了高性能组合结构新体系并研发配套的设计施工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深圳京基100大厦、北京奥运塔、岳阳洞庭湖大桥等30余项大型复杂建筑与桥梁工程,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被8部标准规程采纳,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詹天佑奖等工程奖14项。

祝贺各位老师!

文 | 詹萌

素材来源 | 科研院

排版 | 皇甫硕龙

编辑 | 皇甫硕龙 赵姝婧

关键词: 清华 科学技术 成果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