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邵萌
11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国家卫健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指出,力争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注意到,《工作方案》重点围绕两个方面提出十项任务,包括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关系和双向转诊通道,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力度等。
《工作方案》提出,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肿瘤等专科疾病防治能力;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力度;依托县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巩固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优化就诊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逐步改善硬件设施设备条件,满足县域居民诊疗需求。
《工作方案》要求,落实县医院在分级诊疗体系中的功能定位,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远程医疗协作网,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与城市三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关系和双向转诊通道;提升县医院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依托县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强化县医院对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协调管理。
记者了解到,多个文件对县级医院做出明确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求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通过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县医院功能定位,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以及促进县域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和高质量发展。为贯彻上述文件要求,国家卫健委决定开展“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
据悉,《工作方案》将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