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路长吹哨,全员响应” 浦东的这个镇街区共治为什么能“一呼百应”?
发布日期: 2021-11-04 18:11:02 来源: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大浦东”如何实现绣花针式管理?在浦东金桥镇,以“数智”促“善治”,通过街区“路长制”,实现“路长吹哨,全员响应”,大大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街区“路长制”怎么回事?

什么是街区“路长制”?金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街区“路长”单元的设定从实际出发,原则上每个街区“路长”单元的管理半径都不超过500米。为此,在每一个街区,管理部门都选取一个显著的地标作为圆心,以300-500米为半径向外辐射形成一个圆形区域,这就是所谓的“街区路长”管理单元。

图说:金桥镇通过路长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置。金桥镇供图(下同)

记者了解到,这种全新的管理区域单元和过去传统的网格划分有很大不同。这种模式更为积极灵活,它是建立在某个有较多管理需求的区块之上,而且可以根据管理实际变化而变化。同时,各个街区“路长”单元相对独立,但之间又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复和交叉,以点带面,不仅体现在覆盖区域上,也体现在管理资源和事项上。“这样设定的目标是希望实现‘路长吹哨,全员报到’,全面激活街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来分析研判和解决问题,为政府部门联勤联动夯实基础。”有关负责人表示。

“路长制”实行后,务实高效的“威力”已经显现出来。在设定的半径300-500米的街区“路长”单元里,固化了常驻的队伍力量——综合执法队、派出所、市场监管、消防、城运中心,确保每个单位(部门)都有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该区域单元内的工作事务。“这些队伍力量是本来就存在的,只是现在变得更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更利于联勤联动解决实际问题。”

以“数智”促“善治”

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如何“以智促治”?在“路长制”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加快了应用场景模块的开发和实践,“街区联勤联动微平台”应运而生。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应用场景模块具备两大核心功能: 一是数据库。它涵盖了街区所有管理要素,包括管理对象、管理资源、管理机制等。所有与之有关的信息都会在这个微平台数据中汇总整合,并在相应管理规则下做大数据分析,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二是工作平台。围绕街区“路长”制,微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运行机制,实现发现-派单-处置-复核-反馈-汇总的全闭环治理体系。在这个平台上,更推崇“非现场执法”,这需要建立在强大完整的数据库基础之上,通过技术做

图说:街区联勤联动微平台。

“人机互动”,把线下的自治共治这张“网”和线上智能管理这张“网”相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据悉,“路长制”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以来,城管执法人员与各部门人员各司其职、沟通配合、消除盲区、形成合力,构建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管理体系,确保每个问题有落实,每件反映有回音,长效常态治理机制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城管执法队员还根据“路长制”巡查情况,自9月起,有针对性地开展“每周一街”整治,对路长巡查中反复出现的沿街的跨门经营、设摊和五乱等违法行为做了行政处罚 。今年以来,金桥镇的街面实效在全市的近郊街镇名列前茅。

未来,在这个平台上还将实现“街区共治”。除了政府部门,还将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街区治理中来,形成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街区共治”局面。

关键词: 浦东 街区 全员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