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健康上海”进博会之约:立足长三角,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发布日期: 2021-11-10 18:11:15 来源: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0日报道:“健康上海演播厅”于11月5日至10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现场再度重磅开播!作为首个设立在进博会的大型健康直播节目,此次“演播厅”延续上届进博会的成功模式和经验,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管理者,共同参与和关注卫生健康新业态、新模式,一起探讨健康战略新方向、新发展。

今年,健康上海演播厅还与上海新闻广播联合推出进博会特别节目,邀请多位重磅嘉宾,畅谈“进博会视角下的健康上海”。本届进博会第5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副院长、神经内科副主任赵重波通过节目,与大家分享了“立足长三角,服务进博会,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话题。

五个关键词,服务进博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每年都是进博会最重要的医疗保障单位之一,其虹桥院区是距离虹桥机场与国家会展中心最近的三甲综合性医疗机构。那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是如何备战的?应急能力又是如何锻炼的?

赵重波分别用决心、部署、能力、协同和迭代这五个关键词作出了总结。

一是决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在2018年开张时,科室的配备尚未齐全,为此,院方集全院之力,全院一盘棋,终于在第一届进博会期间把科室全部配置齐,医护团队二十四小时待命,保证了第一届进博会任务的圆满完成。到现在已顺利开展了连续四届进博会的保障工作,可见全院从上到下的决心。

二是部署。针对进博会的保障工作,医院成立了进博会医疗保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同时还配以一线值守队、专家咨询队等五支队伍。在场馆内设置医疗点、急救保障点,以及不同点之间的绿色通道、嘉宾的医疗保障通道等,可以称为“立体的部署”。

三是能力。硬件方面,虹桥院区设有2800平方米的急诊面积,按演练要求划分了绿色、黄色、红色三类急救伤员,以应对相应的情况。同时,医院特别设立进博会绿色通道,包括急救保障和疫情防控两部分。软件方面,本届进博会承袭第一届的保障部署安排,所有科室在进博会期间都是24小时待命,且均能达到较快速的响应。

四是协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协同上海市120急救中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卫生监督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站等,保证立体急救转院的网络畅通。

五是迭代。医疗保障需要不断实战,才能够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从第一届进博会到第三届进博会,急诊总共接诊了163个患者。本届进博会截至11月8日晚上6点,急诊就诊人数已经达到了56人。

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为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发热门诊从10月24号开始暂停对社会开放,专门针对进博会保障。同时,医院承担了大量的核酸检测任务,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虹桥院区进博核酸检测专用通道已接待相关人员12000多人次,接受进博场馆内核酸标本送检8000多份。医院特别设置移动的核酸方舱实验室,在特殊情况下,通过集装箱卡车可以实现空间上的移动,以备不时之需。

正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强大的医疗体系和后盾的保障,为进博会提供了健康与安心。

精准诊断与治疗,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进博会所参展的展品中,有许多是围绕诊断和治疗,且富有高科技含量的,它们能够解决我们目前非常有挑战性、未被满足需求的临床医学问题,是值得期待的。”赵重波表示。

包括人的大脑、支配肢体活动的脊柱、周围神经、肌肉等,都属于神经病学的范畴。在赵重波看来,今年进博会这方面的亮点不少。“本届进博会上,一些影像技术设备很有亮点。原先,对于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想要了解大脑,手段依然比较有限。什么样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尽可能地了解人类大脑的病理学改变呢?当然就是影像学。”

赵重波以今年参展的一款某品牌7.0T磁共振仪为例,临床科研磁共振的场强得到了提高,分辨率就非常高。“我们看到7.0T磁共振所呈现出来的图片细节,几乎可以和病理组织学上的分辨率相媲美。如此一来,在未来临床应用场景当中,使用磁共振得到的图像质量就能够更加接近于病理。大体病理的发现,对于临床的诊断无疑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赵重波展望道。

“疾病的检查程度是随着不断研究、认识以后,不断升级的,临床和影像为现代临床医生开拓了临床诊断的视野和思路,让我们在诊断疾病的时候有更多依靠,让诊断越来越趋于精准。”赵重波说道。未来,通过高科技产品,将进一步完善精准诊断与治疗,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关键词: 健康 助力 上海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