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封面评论 | “帮厨届天花板”,战疫小插曲暖心而减压
发布日期: 2021-11-10 22:40:56 来源: 封面新闻

蒋璟璟

近日,成都理工大学因有疫情确诊病例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数天,3万余在校学生吃饭成大问题。未受疫情影响的老师们,上班时间线上直播授课,下班时间充当志愿者支援学校食堂,帮忙择菜做饭。洗胡萝卜的教授,择二荆条的博导,装馒头的知名学者,打饭给你打“焖”出来。他们,被同学们称作“帮厨届天花板”。

涉疫封闭区管理千头万绪,保障物资供给、维持生活秩序,并非易事。战疫攻坚克难,就是要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就是要诉诸于凝聚最广泛的“合力”。这种“合力”,既是指同舟共济的共同使命、共同担当,也是指一种应急的临时分工和默契合作。不论年龄、不论身份,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当所有人在抗疫前沿找到了自己的“新角色”,一切自然也便有条不紊、井然有序了。

教授洗萝卜,博导择青菜。角色反转,画面喜感。此情此景,引发师生和网友戏谑调侃一片。一出本色出演、用心“客串”,算是这场紧张疫情防控战的小小插曲,暖心而减压。从中,我们看到了成都理工的齐心,看到了战疫必胜的信心。“帮厨届天花板”,接管后勤、制作“饭菜”。而由之所构筑的,又何尝不是最坚固的疫情防线呢?

就算是教授、博导,也是人间烟火气的平凡人。想必平日在家,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择菜、也会帮厨。只不过,这一次,“一展身手”的场合,换到了封控的大学校园里而已。这是真正的“以校为家”,是实实在在把学生当亲人了。危机之下迸发出的热心天性,压力之下释出的“爱与善意”,展露无疑。他们是“帮厨届天花板”,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的良师益友。能实现“精神食粮”“物质食粮”双输出,一众能人在校镇场,何愁战疫不胜?

关键词: 封面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