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深海评丨核潜艇南海“撞山”事故提醒美国亟需转向
发布日期: 2021-11-11 16:41:41 来源: 新民晚报

在被各界密集追问之后,美国终于就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撞击事故,给出了一个颇有“美式幽默”的所谓结论:潜艇在南海撞上了海底山。

美方这个结论,将责任推卸给了没有标记海底山的海图,而处置方案则是将包括潜艇艇长在内的三名潜艇军官撤职。相关发言稿语焉不详地表示,“撞击事故本可以避免”。这些结合到一起,看似回答了外界有关“潜艇究竟出了什么事”的疑问,却又制造了更多新的疑问:潜艇究竟在这里做什么?撞击事故究竟对这个30亿美元的大家伙造成了多少损害?以及,撞击是否会留下什么放射性物质,是否已经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地方造成某些损害?

“透明”“开放”?

和美国努力营造的所谓“透明”“开放”的形象不同,这一次的撞击事件向全球展现出了美国的另一面:悄悄地在水下做见不得光的勾当;驾驶价值30亿美元的潜艇,指挥官和他的团队却“无法阻止”事故发生;出事后又显示出“高超”的信息管控能力,卫星照片也没有流出来,社交媒体上诸多揣测使用的都是旧照片;而有关事故的新闻通报却严重滞后,公开的调查报告“惜墨如金”,关于人员撤换的信息语焉不详。

“康涅狄格”号撞击事故笼罩在黑幕之中,空前展示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全球信息管控能力,令外界对于这起事故本身,乃至对美国的海洋霸权忧心忡忡。

图说:发生撞击事故的“康涅狄格”号潜艇终于露面。 GJ图

是何小动作?

可以肯定的是,这起事故背后的事情是见不得光的:或许太机密,所以不能告诉外界;或许太尴尬,甚至是丑闻,所以只得当做最高机密严格保护。否则全世界肯定早被铺天盖地的细节以及出神入化的故事描述给淹没了。

同样可以肯定的是,类似“康涅狄格”号这般在南海搞小动作,确实是美国必须严格遮掩的机密。这种机密是不适合见光的,大概率充斥着冷战时期的陈腐气息,和当今世界真正关注的抗击新冠疫情、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没有丝毫关系。倘若先进的“海狼”潜到大海深处寻找解决事关人类安危大问题的答案,结果不幸撞山,笔者相信关于整个行动细节的每个字母现在都会暴晒在“美利坚的阳光”下让全球“瞻仰”。

第三个可以肯定的是,基于概率的分布,撞上海底山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康涅狄格”号执行的任务,是美国维系其从冷战时期继承下来的海洋霸权的必然要求,是美国在所谓“航行自由”的掩护下在全球横行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提醒

说到“撞山”,笔者想起了2008年时任美国国家情报总监麦康奈尔在一场演说中,为了让听众理解信号情报重要性而讲的一则段子:

航母战斗群指挥官以为一艘船闯入了自己的航线,于是要求对方转向。但对方拒绝转向,要求航母战斗群转向。航母战斗群指挥官开始威胁对方,称倘若对方不转向就开火。结果对方回答,这里是一个无法转向的灯塔。

十多年过去,历史或许对美国大搞所谓“航行自由”失去了耐心,正通过“康涅狄格”号指挥官的实时演示提醒美国,如果不及时转向,会发生什么。

文 / 沈逸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教授)

关键词: 南海 核潜艇 美国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