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以文,从小就对老建筑情有独钟,自中学时期搬到南昌路香山公寓,就仿佛掉进了“蜜缸”里。小时候,缠着邻家爷爷、奶奶讲南昌路街区的建筑历史以及相关名流轶事;退休后,满肚子街区故事的她,加入了瑞金Guide公益志愿者队伍,带领南昌路街区的访客们领略百年街区的海派烟火气。
其实,桂以文儿时在位于虹口区的外婆家度过。后来爸爸单位分了房子,她才搬到了南昌路居住。不过出于眷恋外婆,桂以文选择继续在原来的中学就读。于是,每天早上独自行至淮海中路乘坐26路去学校,傍晚从外婆家出来后,再乘26路回家,成为桂以文的固定行程。
淮海中路上的26路公交车
“那时坐公交车真的叫‘挤公交’。”桂以文回忆,当时个子小,经常被满车的乘客挡住视线,为了不错过下车站,她特意把途径的站点逐个背下来,一有机会就透过车窗牢记沿途的店铺。至今,26路有哪些站点,沿途曾经有哪些店铺,桂以文还能清晰地说出来。
“不过,都说三年大变样,如今的淮海中路,早就今非昔比,好在南昌路街区不仅原来的建筑和烟火气还在,经过近几年综合改造和业态规划,越来越有看头。”所以对于桂以文来说,成为瑞金Guide公益志愿者,不仅能在“走读瑞金”活动中帮助访客们深入了解南昌路街区新貌,还能在导览的过程中,再次认识和感受街区魅力。
科学会堂
科学会堂,是桂以文每一次导览都会向访客介绍的点位之一。小时候,被科学会堂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她曾偷偷溜进科学会堂:由于当时是科协办公所在,入口处没有保安和门禁,桂以文顺利“潜入”;进入建筑之后,大人们各自在办公室里忙碌,无人注意到桂以文,她便趁机领略每个楼梯、扶手、走廊的美妙之处。
从上至下分别是傅雷、沈尹默、林风眠
还有几个点位和名人的故事,桂以文也是每次必讲。比如傅雷、沈尹默、林风眠的相关轶事,桂以文小时候听老人们讲,长大之后自己关注,这几位和南昌路街区的故事、作品,她早已熟记于心,所以当被问到是否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讲稿,桂以文笑着说:“无需准备,到了地方,自然脱口而出。”
做了志愿者之后,桂以文除了多了不少新朋友,作为南昌路成长起来的“土著”居民,“宣传”街区的意识也强了很多。比如,她最喜欢的始建于1927年的“洁而精”川菜馆,不仅会在导览中介绍给访客们,每逢好友聚会,她也会主动提出:“约在南昌路吧,在洁而精吃饭,然后再到我新发现的一家很好喝的咖啡店,坐坐聊聊天。”
洁而精菜馆
在瑞金Guide团队中,和桂以文一样的公益志愿者已经超过了40人,他们每个人对南昌路街区都有深厚的感情,每个人设计的导览路线也不尽相同。不过,由于桂以文在南昌路街区已经居住了40多年,志愿者们常常就自己设计的路线以及讲稿,向她请教。
记者采访过程中,还听到一名访客对桂以文的讲解和路线设计赞不绝口:“真正感受到了海派烟火气。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南昌路街区的故事。”对此,桂以文表示:“无论跟随我们这些‘土著’品味南昌路的海派烟火气,还是加入我们的队伍,分享你和南昌路街区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的欢迎。每月8号、28号、28号,我们都会从南昌路152号的人文会客厅出发,赶快加入我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