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11月12日报道:今天,一种黄花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原来,近日武汉市召开了“加拿大一枝黄花”防除工作会议,要求有效控制扩散蔓延和危害影响。那么,加拿大一枝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它有什么危害?且听上海辰山植物园专家的分析。
加拿大一枝黄花危害性有多大?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臭名远扬的外来入侵植物,在2010年被列入了“第二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力极强,每株独立植株一年可产生2万多粒种子,种子可借风传播扩散,它通过强大的竞争力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空间,同时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它不仅会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还能入侵农田、菜地、果园,造成作物品质和产量的下降,甚至导致耕地荒废。
上海也有加拿大一枝黄花吗?
“加拿大一枝黄花”一名始见于陈封怀先生的《庐山植物园栽培植物手册》(1958)之中,1936年庐山植物园就已有引种栽培,徐炳声先生《上海植物名录》(1959)首次报道该种在上海归化,直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扩散蔓延成恶性杂草,直到如今的爆发成灾。
随着定居时间延长,加拿大一枝黄花在群落中的地位上升,表现出超强的生长优势。有研究表明,在上海已有多种本地物种因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而消失不见。有鉴于此,加拿大一枝黄花又被称为“霸王草”、“毒草”,正所谓“黄花开处百花杀”。
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什么防治手段?
从2018年开始至今,就有超过5个发明专利是针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治的,如采用艾草和/或芦苇对加拿大一枝黄花进行生物替代、利用动植物协同作用防治(白条银纹夜蛾幼虫)、利用有机湿垃圾覆盖、利用生物堆肥制剂处理、研制新型割除切碎机具、利用狗尾草水提物制作的生物制剂……
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在网上都有据可查,可见人们在对付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真是下足了功夫,只可惜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每年到了秋天,满眼可见的仍然是片片黄花,尤其是在华东的荒地上和疏林下。
黄莺花
花市里的黄莺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是近亲吗?
有很多人注意到,花市常见的“黄莺花”的外貌特征和加拿大一枝黄花几乎一模一样。黄莺花黄色的小花苞歪头歪脑地开向一侧,组成一串向外伸展的花枝,这些花枝再组成一个大型的圆锥状花序。凭借着活泼亮丽的外形,黄莺花在21世纪初取代了“满天星”,一跃成为鲜切花市场的配花新宠。
黄莺花与加拿大一枝黄花都属于菊科一枝黄花属植物,本属约有100多个种,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美洲,少数种类产欧亚大陆。属内分类学地位和命名一直就是相当复杂的,原因就是存在种内变异和地理渐变群。原产于北美洲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更是一种具有至少6个染色体数目的亚种或变种组成的多倍体复合体。
因此,所谓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只是我们认为的一个种,而是由多个种或变种组成,它们之间差异太小,而且有过渡的形态特征,所以被视为一个复合群。
黄莺花和加拿大一枝黄花之间的关系曾经也一直是一个谜,直到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之后才解开谜底,那就是,市场上的黄莺花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粗糙一枝黄花(Solidago altissima),另一个就是入侵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但无论哪种分类,它们都属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复合群。
虽然由鲜切花而造成入侵危害的概率较小,但是由于鲜切花的市场需求而造成该种大量种植所带来的风险是存在的。因此,对于黄莺花的大量出售,应该引起重视,至少不能随意丢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