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太湖湾科创带苏锡常干部教育联盟成立暨科创湖湾赋能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无锡举行。苏州、无锡、常州的干部,还有6位企业代表,坐在了同一个教室里,谈论的是科创和长三角一体化。研修班开班第一课,主题是“东京大湾区的发展经验对苏锡常的启示与借鉴”,由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远程授课。课上,周牧之指出:“东京湾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带来的多样性,而多样性正是效率的源泉。”苏锡常所在的太湖流域和更大的长三角城市群内,便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想象空间的舞台。研修班班长、无锡发改委副主任潘彬宾在“学员变老师”的翻转课堂环节上,对太湖湾进行了一番分析:环太湖4市(苏州、无锡、常州、湖州)GDP总量与旧金山湾区基本相当,环太湖流域12市的GDP总量已超越东京湾;环太湖100公里缓冲带的科创产出,约占长三角的60%。而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在长三角世界级未来创新集群中,将是重要的原始创新和革命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阵地,太湖北岸(沿G42沪宁高速、沪宁铁路)可能将浮现一条世界级创新走廊。排得满满的课程里,有数字经济如何推动共同富裕,还有创新生态系统与湾区经济发展……几天下来,学员们的感受一致:激荡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同时,大家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无锡市新吴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洪军说,这次的研修班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还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完善,苏锡常的科创要整合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整合三地的科技平台资源,为来到太湖湾地区的创业者提供科技方面的“清单式”服务。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秦珊珊建议,希望太湖湾科创带苏锡常干部教育联盟能实体化运作,在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上深度融合,推动苏锡常三地的高质量发展。无锡市工信局副局长左保春建议,未来苏锡常三地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优化太湖湾产业的空间布局,构建一个区域产业联盟机制。在这次研修期间,学员们自发组织了一场营商环境答辩会。台上是作为学员的6位苏锡常企业家,台下是几十位干部,一场“客官问小二”的对话开始了。“在未来企业的产业规划上,政府有没有好的建议?”“在有历史遗留问题时,政策的落实能不能更人性化?”“政府如何帮助企业来做投资决策?”企业家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坐在台下的“小二”们也踊跃发言,抓住一切机会宣传自己城市的营商环境。企业家提得最多的是“三链”: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干部们回答的最多的是“三圈”:资本圈、生态圈、朋友圈。如今,各地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一个“链”字,而围绕这一个“链”字,企业怎样做好规划,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一场答辩会下来,大家都“有感觉”:苏锡常一体化和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有效的抓手之一,就是各行业各方面的共学、互学、比学,在学习中比作风,在交流中共进步,在实践中互成就。以苏锡常干部为例,三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历来就有合作共建的传统。苏州干部传承弘扬“三大法宝”的风骨,保持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勇气和胆气;无锡干部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孕育出“四千四万”精神,又在新“四千四万”精神指引下奔赴新时代新征程,以进取抢先机,大力推进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常州干部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精神,着力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常州各领域发展增幅明显。一个学习共同体更是一个发展共同体,一个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