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长宁区成为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
发布日期: 2021-11-17 15:12:51 来源: 上海长宁

五年来,长宁区努力将舒适生活、便利服务和品质体验广泛惠及全区群众。2019年,上海市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长宁区的新华路街道被率先“点名”。今年8月底,长宁区又跻身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对此,长宁迈出的探索步伐大胆而坚定。

15分钟

长宁在这个细小刻度上反复“研磨”

去年的11月,长宁区明确在“十四五”期间要着力实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十个街镇的全覆盖,成为上海首个全覆盖推进规划建设的区域。

然而,“15分钟社区生活圈”指什么?根据《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

上海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行动规划第一站暨长宁区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研讨会

准确把握社区生活圈既是体现物质空间的“设施圈”“环境圈”,也是体现感知空间的“邻里圈”“社交圈”的定位,长宁区对标区域发展战略,梳理形成“四带、七区、十中心”的生活圈结构。

在长宁,随手画个“圈”,15分钟的步行便利范围内,居民可获取的是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就业(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服务(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休闲(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公共空间)、出行(低碳安全的出行)等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烟火气”。

“对标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五宜’目标,在长宁区总体蓝图中,包括居住类、就业类、服务类、休闲类、出行类等共计800多个项目”,长宁区地区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世樑表示,以15分钟为时空尺度构建社区生活圈,长宁区探索形成了基本配置、创造条件和持续推进三类项目清单,这样一来,可与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工作叠加和协调推进,固化长宁特色行动规划编制、实施标准与行动规范,形成社区生活圈精品示范区。

15分钟,就可“圈”出小而美的社区生活圈,意味着规划设计思路要从计划导向向需求导向逐步转变。

虹桥街道“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决策征询会

于是,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矛盾诉求为切入点”循序渐进补短板,长宁区明确提出,生活圈“缺什么就补什么”,长宁区规划资源局精心挑选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深入服务对象,做到“事前问情、问需于民,事中问计于民,事后问绩于民”,逐步推动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参与机制。同时,以共建为基础、以共治为关键、以共享为目标,逐步完善社区生活圈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能级,实现从“有”到“优”的升级,推动“人民愿景”成为“服务场景”。

美好

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生活圈”

居民是社区的主人,社区是“城市细胞”,“美好”二字,则赋予了长宁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太多的期待和内涵。

在社区功能建设日益丰富完善的同时,社区美好生活圈里,值得拥有更高层次的供给。日常生活不出“圈”,又激活社区资源禀赋,长宁开启了由“标准固化”向“精准配给”的转变之路,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生活圈”成了破题之举。

作为上海市“社区生活圈行动”的试点街道,新华路街道精心绘制了街区蓝图。两年来,新华路街道聚焦“补齐短板、回应需求、服务民生、提升亮点”等关键环节,注重理念引领及方法创新。在打造有温度的人文新华、花园社区的过程中,优化调整规划建设,从大街区到小街坊、从宽马路到窄弄堂,从大拆建到微改造、从求增量到拓存量,尝试探索出了循序渐进、自我调解、有机生长的“城市更新”模式。

新华路街道“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

“一刻钟,能干点什么呢?”如果要问生活在新华路街道的居民黄阿姨,她会说,“15分钟,可以与艺术‘偶遇’”。这样的回答并不“凡尔赛”,而是新华路街道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在推进精品精致精细、宜居宜商宜业的花园社区、人文新华等“一个愿景”过程中实践产生的一个美好缩影。

漫步新华,居民们发现,生活高效便捷自然不在话下,艺术也悄然融入街、巷、里、弄,空间改造也好、社区互动也罢,生活“烟火气”被“圈”入了富有人文气息的艺术生活圈,变得密不可分。

新华路街道

美好的城市空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其实,不单是新华路街道,在推广可灵活嵌入的社区微更新、推动更高品质社区生活“全图景”建设过程中,长宁的十个街镇都把“精准均衡”诠释得十分到位。

想要做到均衡,首先要打破边界隔膜。长宁通过跨区域资源统筹共享,充分盘活利用有效空间,拓展社区公共服务的辐射范围。

在江苏路街道,愚园路上的“创邑 SPACE 弘基”就主动拆除了绿地围墙,增加了周边群众绿地可达的便捷性。就拿长新美好生活服务中心来说,则是江苏路街道深挖可承载的空间资源,合理利用既有建成设施,建成一体化的综合性设施体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我们常来和美会客厅坐坐,到和美便利店购物”,江苏路街道居民刘老伯就享受到了这一刻钟可达的便捷。

愚园路上的“创邑SPACE弘基”

长新美好生活服务中心

不仅如此,江苏路街道还正视街道公共服务资源短缺与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之间的矛盾,听取并满足群众诉求,敢想敢试、大胆破题,全面提出建设“和美家园、社区范例”的发展主题。从顶层设计、项目引领、机制保障、范例品质等方面提出100多项行动项目规划,规划编制“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项目清单,“圈”住了民心民意,“圈”出了社区治理的智慧,更“圈”来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

长宁软实力的独特标识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和超大型城市治理的优势,长宁区推进建设“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简言之,“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是一个专业名词,“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是长宁区落实行动规划的建设目标。

在长宁各街镇,一个个经过精心选择和定位的“特色生活圈”,打造亮点标杆,由“圈里”向“圈外”延伸,由点及面地激发区域的创新活力,润物无声地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虹桥街道“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规划”决策征询会

不信的话,细细来看,除了新华路街道的“人文新华、花园社区”、江苏路街道的“和美家园、社区范例”,不论是华阳路街道的“春满华阳、多元魅力”、周家桥街道的“智绘苏河、悦融周桥”、天山路街道的“时尚商圈、活力天山”、仙霞新村街道的“宜居仙霞、乐龄乐邻、品质生活”,还是虹桥街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力典范社区”、程家桥街道的“一站程桥、开放枢纽”、北新泾街道的“韧性社区、慧居家园”、新泾镇的“水绿交融、生态新泾”等,无不融入了居民对美好便捷生活的向往,让更丰富、更优质、可适应、可参与的功能聚合中沁润着区域文化特征。

与此同时,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为长宁“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推进建设可谓是“如虎添翼”。“便捷就医少等待、为老服务一键通、快捷停车助通畅”......以数字新技术赋能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直接促进了公共服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从居住区到社区、再到生活圈的美好营造目标,15分钟“圈”出的便捷,回应了长宁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需求。今后,长宁将努力把“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建设成为一张载体丰富、功能完备,既有颜值、气质,更见精神、品格,彰显长宁软实力的新名片,助力长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

关键词: 长宁区 生活圈 首批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