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极地冷空气助攻西西伯利亚寒潮一路向南,为北半球多地带来降温、雨雪等天气。几乎与此同时,以北半球为主要范围的全球半导体产业,也进入了风雪欲来的寒冬。
▲图/视觉中国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自愿分享”or“政治威胁”?
事情还要回到一个多月前。
图/新华社发
“小厂商也就算了,胳膊难拧大腿。但台积电、三星电子这样的巨头,打个喷嚏全行业都要抖一抖,能逆来顺受?”抱着这样的心态,许多业内人士都把关注的目光放在了台积电、三星电子身上。
其实一开始,台积电和三星电子都明确表达过“拒绝”的态度。但事情并不没有那么简单。
来看台积电——
9月30日和10月6日,台积电两度强调“不会泄露敏感资料”“不会泄露个别客户的商业机密信息”;
10月22日,当地媒体报道称,台积电突然“180度大转弯”,表示会在最后期限前提交相关资料;
10月25日,台积电回应22日报道称,不会提供机密数据,更不会做出损及客户和股东权益之事;
11月5日,台积电提交三份文档,其中包括两份非公开的“机密商业信息”文档,一份公开的问卷答复。
再来看三星电子——
一开始,三星电子方面表达了“拒绝”的态度,韩国政府方面也态度坚决,表示“严正关切”,并准备帮助捍卫三星等本国半导体厂商的利益;
10月中旬,三星电子等与韩国政府沟通,综合考虑合同中的保密条款以及是否与韩国法律相冲突,再决定是否向美国提交数据;
11月8日,向美国政府提交问卷信息及供应链业务资料。
这其中的艰难“拉锯”,可见一斑。
2
以“数”事“美”,如饮鸩止渴
他还提醒,芯片产能通常多为提前一到两年预定,一旦被美国掌握了某些半导体企业订单信息及客户交易记录,就能轻而易举地判断哪些企业、哪些国家在哪些领域发展的活跃程度,以及未来技术方向在哪,“而据此想什么时候实施精准打击,易如反掌。”
3
醉翁之意,在于三星电子和台积电?
《六国论》中说:“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美国这次表面上是勒索了一百多家企业,实际目标只有2家,最终目的则是通过抢单、封客户等手段敲打这两家巨头来提升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能力。”陈经说。
实际上,不止陈经,许多业内人士都在揣测:美国广撒网式地索要数据,是为了掩盖针对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的“醉翁之意”。
众所周知,美国半导体巨头云集,掌握着诸多半导体核心技术,垄断了不少核心设备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凭借着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模式,英特尔、高通等大厂在半导体领域一马当先。
但随着三星电子和台积电经年累月的业务收益、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和业务部署,美国半导体企业的优势逐渐被相对缩小。一方面,苹果、高通、英特尔、AMD等美国半导体巨头,每年都要在晶圆代工上支付给它们一笔数目相当可观的资金;另一方面,长期且稳定的大额订单,让它们在全球晶圆代工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体量迅速壮大。
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三星电子和台积电一路突飞猛进,成绩不俗——在芯片制造环节,英特尔还卡在10nm制程上,而台积电和三星已经在7nm、5nm制程上取得突破。
公开消息显示,2020年11月,台积电宣布在2nm芯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量产或将于2025年实现;2021年6月份,三星宣布完成全球首颗3nm芯片试产,计划于2022年量产,2nm则计划于2025年量产。
2020年7月28日,新竹,台积电总部。图/视觉中国
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表示,仅仅从芯片制造角度来说,美国的企业与台积电和三星应该有十年左右的差距。
“台积电和三星的迅速突破,显然超出了美国方面早前的预料,并且对美国在高端芯片领域几十年来的先进地位起到了威胁,所以美国着急了。”前述业内人士对库叔说。
4
根由:芯片制造业“空心化”
公开信息显示,由于芯片短缺且芯片制造环节流失,美国芯片供应链掌控力下降,美国车企正在经历巨大的停产危机。今年8月,美国经销商的新车销量不足100万辆,随后几周内,北美各工厂的汽车生产总量先是骤减8.4万辆,而后又持续下降。到9月底,美国通用汽车已经有6家工厂停产,福特也宣布部分车型限产,许多工人面临失业。
作为支柱产业,汽车业的低迷令美国经济复苏雪上加霜。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仅有2%,为11个月来最弱增幅。
“智能手机产能下降,苹果还是可以控盘,做到影响最小,但汽车产业是美国更重要的制造业板块,不容有失。”马继华说。
对于芯片制造“空心化”,美国早有察觉。一个明显的表现是,从去年起,美国就开始在半导体制造领域重拳出击:
为促进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现代化进程,2020年6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两项新法案,分别为《为半导体生产创造有效激励措施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和《美国晶圆代工业法案》(American Foundries Act)。《美国晶圆代工业法案》中就提出,美国将向各州芯片制造业、国防芯片制造业投入共计250亿美元的资金。
到了2021年2月,宣誓就职不久的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半导体芯片、电动汽车大容量电池、稀土矿产和药品的供应链进行为期100天的审查,并对六大经济部门进行长期审查。
签字之前,拜登称,“(重要零部件的供给)不能依赖并不符合我们国家利益和价值的外国”,强调了调整供应链的必要性。他还表示,将寻求立法拨款370亿美元,以加强美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5
“安全大棒”再次登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半导体产业受日本产能过剩挤压,市场遭遇滑坡,一度被称为“对日本制造的恐慌”。但十年后,美国半导体产业迅速回归、实现复兴,其中力挽狂澜的一个关键,在于建立了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联盟“Sematech”(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这个联盟由半导体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的CEO Charlie Sporck倡议发起,由政府补贴支持,集合了占美国当时半导体产业产值80%的14家企业之力,如英特尔、IBM、惠普、美光、摩托罗拉等,通过未来中短期半导体制造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和产业化,重建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斗转星移,时至今日,美国再次出现半导体产业危机。但与几十年前不同,如今的美国喜欢高举“安全大棒”,来实现“国际竞争力”——最近几年,美国三不五时地将大部分亚洲高科技企业纳入一轮又一轮的“实体清单”。
一个更具体的例子是,早前特朗普执政时,就多次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并口头承诺了相当多的优惠补贴,但考虑到在美建厂成本太高,且不利于技术专利的保护、保密,张忠谋多次婉拒。然而,在美国威胁将其列入“不安全名单”后,台积电终是服软受邀,赴美建厂。
鉴于“安全大棒”近两年来屡试不爽,在美国政府表明要重振芯片制造之初,就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美国政府会故技重施。果不其然,拜登上台两个月后,在芯片制造业振兴上“萧规曹随”了。
2021年4月12日,拜登在白宫主持召开的半导体大会(视频会议)上拿出一张硅片,强调“这也是基建”。当时其副国家安全顾问就表示,拜登政府将“缺芯”视为国家安全问题:“如今,几乎100%的制造端都在东亚,90%由一家公司制造,这是一个严重的漏洞。
“美国迫切希望通过半导体行业在美国的回流和恢复,以及把它做大,来体现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控制权。”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一针见血地指出。
数字媒体平台“新闻点击”的创始人普拉比尔·普尔卡亚斯塔评论道,美国想要保持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地位,完全可以通过对未来技术知识的投资来实现。“但美国之所以在芯片领域选择施压、制裁路线,是因为这远比建立一个重视知识的社会更加容易,这是资本主义的病态表现。”
另有业内人士担心,今后可能会有更多国家和地区效仿美国此类做法,一旦如此,势必会造成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分裂。
6
无人能作壁上观!骑马去州府
半导体企业们提交商业机密数据的后果如何,如今还未完全显现,也还不能完全预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局势日渐紧张,无人能作壁上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