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已经成为都市的常见病,2019年的调查研究提示我国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达到了17.6%。秋冬期气温温差大、雾霾相对多,是鼻炎高发因素。根据天气预报,今天傍晚冷空气就会到达上海,鼻炎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一起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生怎么说。
通常我们将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与非过敏性鼻炎,前者过敏性鼻炎可进一步细分为常年性鼻炎与季节性鼻炎,后者非过敏性鼻炎中70%为血管运动性鼻炎。
常年性鼻炎患者多对屋尘螨、粉尘螨过敏,尽管常年可发,但在秋冬季如雾霾等刺激往往有增敏现象(鼻黏膜的刺激物受体上调)因而普遍都有季节加重的特点。季节性鼻炎中,多以花粉过敏为主,秋冬季是草本植物普遍传粉时节,对占优势的草本植物花粉过敏的患者,普遍也表现为季节性加重。
对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而言,鼻腔黏膜植物神经功能异常是其主要发病机制,而温度及湿度的变化、疲劳、精神刺激是主要的诱因,因而秋冬季也是最高发的时节。所以佩戴口罩、防寒保暖对鼻炎患者是有意义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生建议,鼻炎患者应该都进行过敏原的检测。国内普遍开展血清特异性IgE以及皮肤点刺试验。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包括了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我们称之为“防控结合,四位一体”。
在这其中,环境控制需要我们明确过敏原。过敏原有地区性分布的特点,诸如粉尘螨和艾蒿分别是京津冀地区过敏性鼻炎病人最常见的户内和户外过敏原,而在我们上海地区阳性率居前3位的变应原分别是尘螨、青霉菌类以及梧桐类。
在鼻炎治疗中,鼻喷剂特别是鼻用糖皮质激素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闻激素色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吗,以我们经验来看,正常剂量的使用,鼻腔酸胀不适、轻微血性分泌物等局部刺激的不良反应都极少见。
用药疗程上,发作期按推荐剂量每日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症状持续较重的患者,需要减量使用至4周;非发作期按需要使用,疗程1周;季节性鼻炎,可提前1-2周预防性使用。
用药时间上,推荐早晨使用,尽量洗鼻后使用。用药方法上,每次喷药前,应先将药液摇匀,确保喷出有效喷雾。
使用时,患者头部取直立位稍向后倾斜,将喷口略朝向鼻腔外侧,避免直接将药物喷至鼻中隔。一般用左手喷右鼻,右手喷左鼻。喷药后,可头部仰起2-3分钟,让药液向鼻腔后倒流。合理的使用鼻喷剂,适当连用其他药物有助于鼻炎的良好控制。
从防护方法来讲,脱敏治疗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改变过敏性鼻炎这一疾病的自然进程,目前有皮下注射与舌下含服两种治疗方式。脱敏治疗的作用国内外均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脱敏治疗普遍主张长时间维持(3年以上),以达到更稳定的作用。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