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正值全年工作收官冲刺阶段,“关心市民生活,办好民生实事”是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始终放在心上的宗旨。如何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区?金山区如何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打造产城融合的“上海湾区”?
区委书记为何“盯”上一条小道
“比以前好很多啦!现在过铁路,就算是走路也不过3、5分钟!”“以前一下雨,石子路就变成一个个水坑......”
近日,在金山支线普速铁路段沿线的石化街道,梅州等居民区的百姓都在喜气洋洋地讨论着一件事:铁路沿线整治工程竣工,铁路两侧多了一条便捷通道,小区居民出行变得便捷又安全。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金山支线普速铁路段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过往。在梅州居民区住了40多年的罗秀蓉回忆道,这段铁路原本只有一个在海棠居民区附近的通行道口,梅州居民绕行需要半个多小时。为了图方便,几年来居民们又“走”出了几条新的小道,但由于没有保护措施,隐患重重。
今年,金山区石化街道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重要内容贯穿始终,街道领导立即组织专班调研金山支线普速铁路段沿线整治工程,金山区委书记刘健专门联系该项目。
7月,石化街道金山支线普速铁路段缺口整治工程开始施工,对东起战斗港、西至石化汽车站的1.5公里铁路进行升级改造,共涉及6个点位。其中,改造1处可供来往居民通行的安全便道(梅州附近),对周围加装围墙、铁丝网、铁丝网门等改造,同时取缔了5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小道,采用铁丝网进行加固。
优化后的便道由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升级”为水泥路,路面宽阔平坦,标识清晰,即使暴雨天也没有积水,通行无阻。切实方便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也提高了出行的安全等级。
铁路是连接城市的“大动脉”,铁路沿线环境更是城市的“名片”。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同时,金山相关部门持续开展铁路沿线环境整治,通过拆违建、清垃圾、造亮点等措施,让铁路沿线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精细化管理 为游客筑牢安全防线
枫泾镇作为上海最重要的“西南门户”,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社会管理的标准也随之更高。
作为国家AAAA级景区的枫泾古镇,经年不息的河水穿镇而过,五十多座石桥连接出一个柔美的水乡。如何让游客在游玩枫泾古镇时舒心又安心?
在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框架下,由枫泾派出所牵头,辖区网格化中心、城管中队等14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共建共治,全市首家“城市运行管理联勤工作站”应运而生,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的古镇社会管理新模式形成。
枫泾古镇景区道路狭窄,水域环绕,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警车无法通行,民警从景区外沿步行至核心区域需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给巡逻防控和应急处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年7月,一艘印有“公安”字样的治安巡逻艇进入大家的视野。巡逻艇最多可承载6人,不仅配置了必须的各种警用器械、救生装备和消防灭火器,还准备了急救药箱等便民设施。景区周边水网四通八达,巡逻艇可随停随靠,将原来景区外沿至内部核心区域近30分钟的出警时间缩短至3分钟内。
创新方式 整治人居环境
张堰镇秦阳村以创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在创建过程中,秦阳村组建了一支由五位老党员组成的村域社会治理评议团,持续“发力”,帮助秦阳村解决了不少难点、痛点问题。
据了解,这支“老法师”团队成员平均年龄71岁,其中,党龄最长的56年,最短的也有28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党员。
朱家埭是整治路上的一颗“顽石”,因其土地遗留问题导致埭上12户人家日常矛盾多,邻里不睦,宅前屋后脏乱不堪,整治难度大。村班子人员上门做工作屡屡受挫。
这支“老法师”团队多次上门走访12户人家,了解每家心结所在,对症下药,将心比心,给出适合每家的整治方案。同时联系村里,将村民调整土地的诉求告之。最终,在村里的协调下,12户人家的矛盾解决了,大家欢欢喜喜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而亭林镇金明村坚持在“整治”上下功夫,在“创新”中出实招,通过建立“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包片到户工作机制,实行上下联动,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产城融合 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金山工业区作为九大市级工业区之一,坚持“龙头项目为依托,全力打造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着力构筑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3+X”现代化产业体系,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不仅让金山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更是让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这里原来是一片稻田,旁边都是厂房,还有许多地都荒着,周围更是没有超市、医院和学校……”当地居民指着金水湖产业社区讲述着这里的变迁。
“想不到退休了每年还有好几笔收入,现在家人都叫我‘账房先生’。”高楼村的一位村民高兴地打开那本自制的“账本”,上面清晰地罗列着这一年的几笔收入,夫妻俩零零碎碎一年收入也有十万元左右。
其实越来越多的村民都开始细数着那本无形的“账本”。近年来,金山工业区社区党工委坚持把“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获得感强不强”作为发展的源动力。
在成为国家能源局光伏产业试点后,社区在高楼村开展以屋顶光伏为主的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而且,光伏材料高度契合建筑屋顶造型并贴合屋顶平面,既增加美观度,又提高屋顶面积使用率,兼具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当初村委会来做工作让我们安装光伏时,我还有点担心。安装后,我发现每个月省了不少电费,还有额外的租金。”作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杨阿姨指着屋顶上的光伏自豪地说。
群众获得感强了,心才能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金山工业区将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功能配套,尽快建成功能完备、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业高地,让园区“主战场”优势作用更加明显,让社区群众的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