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封面评论 | 星巴克被爆使用过期食材,业界品控标杆何以被击穿?
发布日期: 2021-12-13 21:12:49 来源: 封面新闻
记者近日在无锡市两家星巴克门店卧底调查发现,一些门店频繁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食材过期后仍继续用,做成多款畅销饮品售出;主管、店员“言传身教”篡改保质期,有的食材被人为“延保”一周;承诺“开封后不过夜”的糕点,第二天偷偷上架。此外,星巴克用擦垃圾桶抹布擦咖啡机、吧台等物品。对此,星巴克发文表示,“高度关注,已于第一时间关闭了这两家门店,并立刻启动深入调查。”(新京报)混用抹布、使用过期食材,这些食卫领域司空见惯的劣行,如今同样与星巴克扯上了联系。光鲜的品牌神话,加速破产。连锁餐饮的品控,一直是“世界难题”。其之所以复杂,主要原因来自于两方面:其一,就是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所带来的“品牌方”与“运营方”的拉锯,这在所谓加盟店、合营店等模式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其二,则是单店内部标准化管理和绩效考核激励的“矛盾”,“既要……又要……”,很多时候逼得员工只能剑走偏锋、走上歧途。而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基本都是直营模式,故而其暴雷出事,更多还是基于后一种逻辑。众所周知,大牌连锁餐饮,内部都有一套完善的品控流程,员工要学习的“操作手册”都是厚厚一叠。分区、分类、分人,定量化、定时化、精准化的大框架下,有效降低了个体因为惰性和随意性而犯错的可能性。而硬币的另一面是,这套极其严苛的考核机制,不仅仅着眼于是“食品安全”维度,同样对“减剩货”“降耗损”等成本指标有着诸多要求——制餐不规范要扣钱,“损耗”太大要减薪。在不断的实践试探中,基层员工评估风险与收益,自然有了自己的小算盘。标准化管理,同时也是高压管理。但实际的问题是,
关键词: 封面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