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主要是网约车带来的拥堵”“现在打车太便宜了”……近日,某专家在一档节目中算了一笔账,称私家车每天只上路2-3小时,而网约车每天上路8-12小时,对公共资源的占用是私家车的4-6倍,所以要大幅提高网约车的使用成本以解决拥堵问题。此言一出,不少网友直呼“离谱”。
众所周知,所谓道路资源占用情况必须综合考虑使用人数、周转频率等等,就不是此“8小时”愣除以彼“2小时”的事儿。更何况,这套推演在逻辑上也实在站不住脚。拥堵几乎是所有大城市的“顽疾”,多年来,北京交通也承担着很大压力。为满足市民日趋旺盛的出行需求,网约车近些年才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生,用的车总体上也还是在盘活存量盘子。网约车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管理问题,但将这个新事物归结为造成城市拥堵多年的“主要原因”,是不是过于穿越了?
解决交通问题是系统工程,完善道路体系、优化路网结构、适当限号限行、公共交通优先等,无一不是建立在合理且最大限度便利市民群众的基础上。某种程度上说,网约车其实是城市公共出行方式的一种市场化补充,也让一些沉淀的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至于其价格,自然是随行就市,受到市场供需、消费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如果说现在打车“太便宜”,需要大幅涨价来抑制使用需求,岂不是只有让大家都买不起车、用不起车,才能让城市交通顺畅起来吗?
这些年,专家建议屡上热搜,真知灼见有很多,陷入争议的也不少。特别是在重要公共议题上,某些言论总是招骂,什么“高房价有利于激励奋斗”“有实力有担当的人要多生孩子”,都给人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之感。这里头,固然有个别自媒体断章取义、故意炒作的因素,但也确有发言者过于“放飞”。可能原本是好意,但既没做好充分调查,也没有站在大众立场,话语表达就会显得极为割裂。身处互联网时代,言论空间空前广阔,情绪影响随之放大。如果专家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难以解决实际问题不说,也容易引发“建议专家不要建议”这样的信任危机。
公共平台当然需要专业意见,社会舆论也鼓励“百家争鸣”。但专家学者、知识分子、意见领袖等,既然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便同时意味着一份郑重的社会责任。无论是说观点,还是开药方,都要注重专业理论与实际情况的对接,也要关照语言表达的合情合理。遣词造句是否准确?前后逻辑是否自洽?都要经得起基本审视。特别是对那些争议多、分歧大的话题,更得多换位思考,多务实求解,方能营造起理性探讨的氛围。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关末
编辑 郑宇飞
流程编辑 马晓双

-
1怎么打开电脑路由器设置?初次设置无线路由器方法是什么?
-
2路由器如何设置提升网速?学校寝室路由器无线怎么设置的?
-
3电脑没连路由器却能进入路由器界面?电脑无法进入路由器?
-
4把电脑变成无线路由器怎么弄?台式电脑如何变成无线路由器?
-
5重新启用U盘的技巧有什么?U盘提速的技巧有哪些?
-
6如何安全的使用U盘?U盘日常使用的技巧有哪些?
-
7曲面显示器怎么选择?曲面显示器和平面显示器的区别有什么?
-
8安卓设备型号和名称可以改吗?安卓手机如何修改手机IMEI串号?
-
9地址和域名是什么关系?互联网域名是商标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错?
-
10Linux获取文件名称和文件路径并写入txt?linux下exports文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