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育龄妇女生育愿望持续走低现象调查
发布日期: 2023-02-21 15:30:39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见习记者王允祺 记者王玮琦

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不婚不育成为我国生育水平下行的最主要因素,育龄妇女生育愿望持续走低。


【资料图】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育问题上选择了与前人完全迥异的态度。为此,长江网记者采访了四位不同年龄段、均有选择不育想法的女性,深入了解她们的生活状态与思考。

方女士(45岁):

现在我的状态非常自由,自问是从没有后悔过

我应该算是比较早一批选择不育的人,也就是所谓“丁克”。当时这个概念刚刚开始盛行,选择这种生活也并不是计划好的。结婚之前我并没有了解过“丁克”生活,对是否生育也没有很绝对的想法,但是老公受妈妈影响,坚定地不想要孩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妈妈在那个年代属于想法很前卫的人,跟他说要孩子以后的生活没有那么好,不要孩子最好。

婚后我们就这个问题一沟通,就一拍即合。我觉得养孩子太麻烦,而且当时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没有养孩子的基础。后来大家也就这么一直过下去了。社会上和家里有一些压力,但对我来说影响不大。家里即使催,也依然尊重我的想法。社会上的人不理解我也觉得无所谓,毕竟生活是过给自己的。

不生孩子之后,生活确实是轻松了很多。现在我的状态非常自由,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只需要为自己考虑,不需要为孩子攒钱、考虑未来。

很多人关心“丁克”家庭的养老情况,这个问题我们当时决定的时候其实就没有担心过。我觉得不应该把孩子作为未来的保障,所以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年轻的时候这么想,现在想法也依旧没变。这些年没有孩子过得挺好,在将来老了的那一天也许会后悔,但已经有这么多快乐的时间了,也不贪恋那一点温暖。

现在我不生育状态维持了二十多年,自问是从没有后悔过的。身边有很多选择“丁克”的朋友后来也陆续生了孩子,也可以理解,年龄大了,想法和考虑也多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在一起玩就觉得挺快乐的,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大家有了孩子重心都转向家庭,身边的人一起玩得也比较少了。不过也有一些像我们一样一直保持着“丁克”的人。“丁克”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幸福与否还是取决于自己,我一直是这么觉得的。

小泉(34岁):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

当我上大二那一年,坚定地和妈妈说,以后不会要孩子。但我的朋友或者家人在生命中有了延续,也会因为他们分享的幸福感到高兴。

我有着不育主义观念,且与男友已谈近半年时间恋爱,我们经常会选择在周末外出和朋友玩耍,享受自在乐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的父母今年已60岁。前几年,我母亲还会偶尔劝我转变不育主义观念,但看着如今的我很幸福、开心、洒脱,她也淡然了,但我父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我父亲在我童年时期的存在感并不强,常常因为工作冷落我,我童年的学业、生活、情绪等方面都是由母亲来照顾。高三时,我的叛逆让父母有些措手不及。

高三时,我有些早熟,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当时,父母采取放养模式,再加上自己有些叛逆,开始逃避学习,同时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些许迷茫。也就是从高三开始,我首次有了不育主义的念头。

高三时期,对身边很多事情都比较敏感,为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进行过抗争,但往往正是这些抗争,让自己更痛苦,不知通过什么方式能调解自己的学习生活。

其实,我也对不育主义这一想法有过犹豫和害怕。如果以后没有孩子,我是否会感到寂寞和孤独,是否会后悔和遗憾,是否能让自己的父母接受,这些都是我当时的烦恼。

在我心中,也是十分认可结婚这件事。结婚需要两家人磨合,家庭的温暖来自这里,也能让温暖延续。

由于从小受到来自父亲的爱较少,而且父母的和谐程度并不理想,自然也会降低对婚姻的预期,心中对不育主义观念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坚定。

当我大二时,每当从学校回家,都会和自己的母亲讲述自己不育主义的思想,等到大四,就正式向母亲表明自己不育主义的态度:

“丁克”不代表痛苦,不代表没有家庭温暖。我的温暖,来自母亲,我想为自己而活,为从小养我到大的母亲而活。

但父亲对此丝毫不能理解,反而加深了与我的矛盾。

男友不是不育主义者,但因为尊重我,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方式来和我相处。我们没有因为这件事闹过矛盾,因为男友很尊重我,我也理解他的想法,如果到最后因为这件事分开,我也尊重他的选择。

如今,不育主义者逐年增多,我身边也多了许多不育主义者,但也有因婚姻和生育过上家庭和美幸福日子的朋友。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活着,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不论是不育主义者还是因为孩子婚姻幸福的女性,这些都是每个人选择让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怎么样,过好自己的人生,充实、幸福,就行。

小月(26岁):

我不确定能否抵抗住社会的质疑与压力

在我26岁以前,或者说是在我正式步入社会之前,我都还是很倾向于结婚生子的。从小我的家庭氛围很好,长大以后有过很喜欢的人,两个人在一起也会幻想以后组建家庭的样子。总而言之,结婚生子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一条不需要去思考和抉择的既定路线。

后来经历了几段很不愉快的感情,对我影响很大。对待感情,我愈发悲观,也可以说是愈发清醒,我还能否相信一个人,能否去全心全意地投入一段恋爱关系,我没有信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时我也踏入了社会。对于婚姻和生育的一些看法和观念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我发现结婚生子其实并不像我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它代表着一种责任。

奶粉钱、培优班的钱、教育经费、生活费……我要源源不断地给他钱,然后去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我自己的生活压力已经够大了,甚至也可以说是刚刚够养活自己,除此之外很难再负担起这样的开销了。

孩子也会占据我非常多的个人生活。我跟一些30出头的姐姐聊天,她们会劝我不要这么早的结婚生小孩,下班以后还要回去照顾小孩子,给他们辅导作业、做饭;不能一时兴起出门,孩子不能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我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很少独自出去玩,孩子好像就相当于有一个永远都脱不了的责任。可能这些事情也会给母亲带来一些快乐,但对我来说,受到的限制更多。同时我也很清楚,对于我目前的心态或者心智而言,是没有办法去转换角色做一个妈妈的。

我出生于一个比较传统的家庭,我之前有跟爸爸隐隐透露过不想生小孩的想法,他特别反对。他觉得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人怎么能不生小孩?我说出我自己的理由跟想法,他也还是很不能接受,最后他说以后你想法会变的。

也许我的想法真的会变,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我是否能抵抗住社会的质疑与压力?是否能不受同龄人的影响?但现在一切都是未知的,对于未来,我仍在摸索。

惠子(55岁):

有孩子并不是一件坏事

我今年55岁,曾经是不育主义者。如今,我有一个6岁的孩子。

从小到大,我父母很相爱,家庭幸福,给了我自由生长的环境,不惧怕事情,勇敢面对人生。自然,让我的人生多了些自由色彩。当我婚后,就感觉人生已经很圆满了,不愿意用其他事来打破这一平衡状态。

我不排斥结婚,两个人就很幸福。1993年,我和男友领证结了婚,当时周围人就开始不断祝福:早生贵子。对于生育,我并不排斥,但仅仅是不愿让一位对我来说同样重要的人影响和老公的关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老公一开始并不是不育主义者,但在我的带动下,也找到了两个人相处的乐趣,从而享受二人世界。老公曾和我说过:“遇到合拍的人,不容易。如果能一直在一起,还请珍惜。毕竟就算有了孩子,以后的日子还是我们夫妻一起过。”对此,我很感动。

其实,身边的亲戚朋友都来劝过我生孩子,尤其在35岁左右的时候,好像所有人都在背后议论我。当时的我,有一丝丝犹豫:是否真的应该像大家说的那样,应该要个孩子让人生变得圆满。

随着年龄增长,身边结婚、生育的朋友越来越多,也参加过很多朋友孩子的周岁宴。现场的确很幸福,但从朋友口中得知,一晚上定十几个闹钟、上班面临漏尿的风险、怀孕期间工作内容被同事取代等很多痛苦,我对生子除了拒绝外又有了恐惧的感受。

每天,我们上下班回家,一起挤在70平方米的房间,一起看老电影,重温旧时光的时候,真的很幸福。但不知从哪天开始,家里经常会有亲戚家的小孩来借住、玩乐。当看着丈夫和小孩一起玩乐时,我的心底会有一丝触动,我明白,这是母性意识的自发产生。

2017年,当我们夫妻生活归于平淡时,我意外怀孕了。先开始有些不知所措,前往医院后,医生告知若人工流产,年龄较大,较易导致身体出现问题。拿着怀孕结果的纸,看着丈夫在医院跑前跑后的身影,我下定决心将这个孩子生下来,也是为了我们以后生活顺利状态着想。

由于是不育主义者,孩子先开始对我来说,就好像一位陌生人闯入了我家,打扰了我们夫妻的平静生活。经历了无数次的产检,每天听着胎心入睡,关怀备至的丈夫,我对怀孕这件事也看开了。

我如今已退休,和孩子相处时,偶尔感觉自己找回了退休前的活力,生活也变得更充实。现在想想,49岁生下孩子的决定并不是一件坏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育主义者并不是讨厌孩童,而是有时候很难接受一个闯入者影响正常的生活。但现在来看,有孩子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取决于怎样教育孩子,培养相处模式,久而久之,生活还是会回到仅有夫妻二人时候的状态。

【编辑:谢源】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