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干货 消费 评论 学院 滚动
风投 科技 创业 业内 要闻
国家统计局:一季度经济增速承压 消费内需二季度启动在即
发布日期: 2020-04-13 10:35:02 来源: 第一财经

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233亿元,同比增长3%;2月份快递业务量完成27.7亿件,同比增长0.2%。一些产品逆势增长,生鲜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等新模式、新服务快速扩张。1~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8%;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半导体分立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9.7%、45.1%和31.4%。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

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在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表示,展望二季度,由于存在疫情“倒灌”的风险,中国经济继续面临多重压力,但预计二季度GDP将恢复正增长至3%左右。中国经济正在遭受史无前例的结构性因素(新旧动能转换、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和周期性因素(疫情全球蔓延、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多重夹击。建议特殊时期特殊应对,宏观政策应果断出重拳做出调整,把稳定就业、扶助中小企业、保障民生放在优先位置。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也认为,二季度我国经济会出现3%左右的反弹,如果全球疫情在上半年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2.5%左右。应对疫情冲击应主要依靠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扩大支出支持企业、居民和部分地方政府渡过难关,发行消费券或直接现价补助,稳定消费。扩大教育支出,扩大中招和升专、专升本延迟就业。增加企业稳岗补贴,稳定就业。稳定投资,增加公租房和廉住房建设。

内需政策极为关键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韧性强、回旋余力大。在今后一段时间,新基建与新消费将是中国经济的潜力和韧性所在。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撰文分析,展望二季度以后的中国经济,最有希望启动的是消费内需。前两个月的必选消费保持稳定,但可选消费大幅下滑,原因是疫情导致的居家限足,而在二季度以后随着经济生活恢复正常,搁置的可选消费有望逐渐释放。政府通过对汽车和家电消费进行专项减税和补贴,可以促进二季度以后的消费增速回升到10%左右的水平,实现全年5%左右的消费增长。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参与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时表示,当前的政策重点无疑应放在稳就业等方面,关键仍是中小企业;就应对外部冲击而言,必须要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内需政策极为关键,积极财政与稳健偏宽松货币的组合需要保持力度,为消费券、新基建等政策实施提供保证。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撰文称,本轮财政刺激将淡化经济增速目标,强化民生与就业目标。在财政政策“组合拳”中,扩容专项债、发行特别国债料将成为主力军,提高财政赤字率将发挥辅助作用,三者预计将分别提供约1.8万亿、1万亿和7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货币政策方面,通过央行此前一系列举措,3月金融数据全面向好,为经济修复提供了支撑。数据显示,3月末,M2(广义货币)增速大幅反弹至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在调降政策理论和降准两个方向发力。考虑到当前仍然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支撑中小企业保持复工复产进度,预计本月LPR可能进行15~20BP(基点)的调降,年内LPR调整幅度可能达到50BP。出于提前预防未来全球二次需求冲击的考虑,有必要针对中小企业进行1~2次定向降准以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同时,考虑到货币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为配合专项债以及特别国债的发行,月内央行仍有概率进行全面降准,进一步营造宽松利率和流动性环境。

祝嫣然

(记者徐燕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键词: 经济增速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资讯新闻